基层是社会治理的“最后一公里”,是服务群众、感知民情的前沿阵地。近年来,昆明市五华区积极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依托区、街道、社区三级综治中心及司法所,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方面探索出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实践路径。从对邻里纠纷的温情调解到复杂矛盾的依法纾解,一批具有代表性的案例不断涌现,为基层社会治理提供生动的“五华方案”。这些案例的背后,是工作机制的创新、调解人员的智慧,更是法治力量在基层的扎实落地。
情理交融 化解邻里心结
2017年11月,昆明市某村居民和某某在翻建自家旧房时,因施工中墙体倒塌,砸到邻居杨某某兄妹的房屋及宅基地,引发一场长达数年的邻里纠纷。杨某某兄妹认为,和某某新房地基越界,要求其将地基西移60厘米,且新建房屋高度不得超过自己家,并向和某某索赔28万元,还以此为由阻挠施工。尽管调解员多次上门测量、沟通,但因双方情绪对立,矛盾一直未能化解。2023年8月,黑林铺街道“李学个人调解室”调解员李学在充分了解问题症结并对该纠纷分析研判后,联合黑林铺司法所再次组织双方进行调解。李学与村干部依据原始宅基地面积重新测量,从法、理、情多角度对双方进行劝导。最终,和某某同意赔偿15万元,并将房屋地基往西边移50厘米。
释法析理 巧解债务纠纷
2022年9月,周某向开餐馆的表哥代某借款16万元,款项转入周某妻子赵某的账户。在偿还10万元后,剩余的6万元周某夫妻未偿还。代某雇请赵某到自家餐馆务工,双方约定月薪2500元。4个月后,赵某辞去工作,向代某索要4个月劳务工资共计1万元,却遭到代某拒绝,被告知需直接抵扣丈夫周某的欠款。赵某对此表示异议,称对借款一事并不知情,拒绝用个人劳务工资抵扣借款,双方矛盾由此升级。
华山街道人民调解委员会了解事情经过后,组织双方进行调解。调解员结合双方陈述、提供的借条及相关法律法规,对纠纷进行梳理分析,明确该笔借款应认定为夫妻共同债务,赵某与周某需承担连带还款责任。经多次沟通协调,双方最终达成一致协议:代某支付赵某的1万元劳务工资,从周某、赵某所欠6万元借款中直接扣除。协议签订当日偿还3万元,剩余2万元在2024年12月底还清。
法理兼顾 平息劳资争议
2024年8月,分包商蒋某带领6名工人完成消防工程的安装工作后,承包方杨某却迟迟不支付工资。多次沟通投诉无果后,蒋某被逼无奈,表示如果工资问题得不到解决,就只能采取拆除已安装管道的方式来挽回损失。杨某认为施工中存在安装错误导致返工,需从工资中扣除相应成本后再结算,双方争执不下。2024年12月,“袁媛个人调解室”调解员与辖区民警将双方组织起来,一场针对性的调解就此展开。首次调解中,调解员明确双方争议焦点,即工程质量争议和工资支付条件,但由于双方情绪对立,调解员建议暂停协商。次日下午,第二次调解及时展开。面对再度僵持的局面,调解员转换思路,提出折中方案:先抛开工程争议,优先解决工人工资问题,至于双方存在的工程争议,后续再通过私下协商的方式解决,不影响工人工资发放。该方案得到双方认可,蒋某同意搁置工程争议,杨某也承诺优先支付工资。最终,蒋某和杨某达成一致,并签订调解协议。
记者 郭婷婷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