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这个时代变化很快,但机会也很多。只要你敢于尝试,就一定能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
来源 |创世伙伴创投
在近日由沃顿北京校友会联合宾大沃顿中国中心及宾大CSSAP举办的“大咖面对面”系列活动中,前KPCB中国主管合伙人、创世伙伴创投创始主管合伙人周炜先生分享了他的关键性职业选择、投资逻辑和对当下技术浪潮的洞察。
从放弃国企、投身民营创业,到在事业巅峰选择暂别创业、赴沃顿攻读MBA,再到加入全球顶级VC机构KPCB——
周炜用自身的经历诠释了如何在关键节点上果断决策,突破人生瓶颈。
他还深入探讨了AI浪潮下的行业机遇与挑战,为年轻人在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中如何抓住机会提供了具体建议。
这是一个关于勇气、选择与坚持的故事,也是一次对认知进化与时代机遇的深刻思考。
以下,enjoy~
01
关键选择如何改变人生
1.从国企到创业:一次改变命运的选择
“如果让我总结,我的职业发展中最重要的决定,就是在1995年放弃国企,选择加入一家民营创业公司。”周炜回忆。
那是通货膨胀最严重的年代,大学生活费从第一年的100元涨到第二年连吃饭都不够,他不得不通过兼职家教和调酒师来补贴生活。
一次偶然的机会,他认识了一群正在创业的年轻人,他们希望做自己的产品——POS机。
周炜凭借物理电子专业背景,主动提出帮忙设计电路,从此加入了这个“车库文化”式的创业团队。
“我们白天研发,晚上打地铺,第二天接着干,虽然辛苦,但那种活力让我觉得,这才是我想要的生活。”
最终,这家公司在短短几年内快速崛起,POS机产品上市后大获成功,并于1996年实现公司上市。
“那是我人生中最重要、最正确的选择之一。”
2.从创业到沃顿MBA:财富与视野的抉择
完成第一段创业后,周炜在上海创办了第二家公司,事业蒸蒸日上。
但在事业巅峰时,他却选择停下来,赴沃顿攻读MBA。
“那时候创业十年,我太累了,觉得需要看看更大的世界。”
尽管当时有机会读国内的EMBA,他还是选择了全职去沃顿,甚至放弃了更大的财富机会。
周炜坦言:“如果从财富的角度看,这个选择让我错过了很多钱。但它让我看到了一个更大的世界,也让我有机会进入KPCB这样的顶级机构。”
他分享了一段沃顿的趣事:
“我记得第一天在小组介绍时,我说自己是来‘度假’的。
同组的同学吓坏了,因为他们的目标是拿最好的成绩进投行或咨询,而我却说来‘度假’。
结果他们三个人天天盯着我(笑)。虽然第一年很痛苦,但最终收获很大。”
周炜强调,“关键时刻,你要敢于根据兴趣和长远目标去选择,而不是被眼前的利益束缚。”
02
格局与动态认知:投资人的思维进化
1.情怀与理性的平衡
周炜分享了他在KPCB时期的一次经历——绿色科技投资的失败。
当时,KPCB在全球范围内大规模投资清洁能源项目,还邀请了美国前副总统戈尔担任合伙人,项目影响力巨大。
然而,尽管方向正确,但由于技术尚未成熟,商业条件不够完善,最终财务回报不理想。
“我们当时是情怀驱动,希望通过资本改变世界,但忽视了技术和商业条件的不成熟。”
周炜坦言,“投资人不能只凭情怀做决策。哪怕方向对,如果条件不成熟,你可能只是替别人交学费。”
他认为,这次失败不仅是对团队的警醒,更让他意识到在投资中必须保持理性与务实,不能被情怀牵着走。
周炜强调,投资的本质是找到技术与市场的最佳结合点,既要有改变世界的远大目标,也要脚踏实地评估技术是否成熟、市场是否具备承载能力。
“情怀可以驱动你前进,但理性才能让你走得更远。”
2.从机械论到贝叶斯逻辑:动态认知的力量
周炜认为,投资人必须具备“大格局思维”,从更高维度看问题,同时能够动态调整认知以应对变化。
他提到自己在物理电子专业的学习经历对这一能力的培养起到了重要作用。
“我本科读的是物理电子,这个背景在后来创业和投资中有很大的作用。”周炜解释道。
“物理电子这个专业,既要学理论物理,比如量子力学、相对论;又要学应用,比如数电模电、电路设计。所以它是一种‘既抽象又落地’的训练。”
他回忆起创业初期做POS机时的经历:
“当时的研发工作其实主要是‘反向工程’,我们会买国外的机器,把它拆开来看电路,分析设计,再做改进。虽然是模仿,但因为学过物理电子,电路我能看懂,能改动,这让我很快就能进入角色。”
然而,物理电子对他的影响更深远的地方在于思维方式。
“学物理的人天然喜欢总结规律,用‘机械论’的方式理解世界,也会习惯用概率去推演未来可能性。这跟投资逻辑是契合的:我们要总结模式,归纳规律,判断趋势。”
但周炜也意识到,仅靠物理的“机械论”是不够的。
尤其当世界发生巨变时,比如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再到今天的AI,你用过去的经验和概率去套,往往会错。
“所以我后来越来越强调贝叶斯式的思维方式。”
他解释道,“贝叶斯逻辑的核心是:你有一个先验判断,但必须随时根据新的信息修正它,不断更新认知。这样你才能跟上时代的变化。”
周炜推荐了一本书《世界的逻辑》,由南方科技大学马兆远教授撰写,用物理学方法论来解释社会规律。
他认为,这种动态认知的思维方式在投资和创业中至关重要。
“投资和创业都一样,不可能靠一成不变的逻辑吃一辈子饭。只有不断更新认知,才能抓住时代的机会。”
03
AI的未来:深度融合与超级入口
1. AI+行业深度融合:复杂行业的百亿级机会
周炜认为,AI技术与传统行业的深度结合将成为未来十年最重要的机会之一,尤其是在医疗、金融、制造业等复杂行业。
“这些行业门槛高、流程复杂,不是大模型轻易就能颠覆的。但一旦切入成功,壁垒将非常强。”
他提到,AI在这些领域的应用不仅能优化流程,还能带来革命性的效率提升。
例如,通过AI优化供应链管理、在医疗领域实现精准诊断,或者在金融行业提升风控和决策能力,都是正在发生的变革。
周炜相信,这些行业将成为AI创业的主战场,并诞生出大量百亿级的公司。
2. AI陪伴:未来的超级入口
周炜特别看好AI陪伴的潜力,认为它可能成为未来用户与世界交互的超级入口。
“AI陪伴就像当年的操作系统,但它会更深入,甚至可能成为用户每天生活和工作的核心。”
他举例说,未来的AI陪伴不仅能处理工作和生活事务,还能满足用户的情感需求,成为一种全方位的智能助手。
“每天早上醒来的第一件事,可能就是和AI对话。”
尽管这一领域会吸引大厂的重金投入,但周炜相信市场足够大,完全可以支持多个玩家并存。
“未来可能会有几家公司脱颖而出,成为新的平台级公司。”
3.机器人:AI从“大脑”到“身体”的延伸
谈及AI的未来发展方向,周炜指出,AI不仅是“大脑”,它还需要“身体”来实现更广泛的应用场景。
因此,机器人将成为AI发展的重要载体。
“无论是人形机器人还是非人形机器人,它们都将与AI一同成长。就像PC之于Windows,智能手机之于iOS,机器人将成为AI的物理化身。”
4.国际化:全球化视野的新增长点
除了技术层面的突破,周炜还特别提到,未来的创业公司必须具备全球化视野。
他认为,国际化将是中国创业公司最重要的增长点之一。
“我们投的一些公司,已经在非洲、东南亚等地布局。这些新兴市场充满了机会,也是未来增长的关键。”
04
从创业者到投资人:差异化与选择的力量
1.从普通成员到合伙人:差异化是关键
当被问及如何进入 KPCB 并成为合伙人时,周炜坦言,自己当初放弃了三家本土基金的更高职位和更好待遇,选择了全球顶级机构KPCB。
“进入 KPCB 时,我并不是合伙人,只是普通成员。但我有一个差异化的优势——我有创业经历。”
周炜回忆道,当时中国的 VC 行业正处于转型期,早期机构偏爱咨询或投行背景的人才,但随着行业发展,投资机构开始意识到这些人虽然擅长看财务模型,但对企业运营和商业模式的理解不足。
“那时,创业背景开始变得更重要,而我的经历恰好契合了这个趋势。”
两年后,周炜凭借投资启明星辰的成功案例迅速崭露头角:
这家公司在不到三年内成功上市,为基金带来了可观的回报。
他还陆续投资了瑞尔齿科、融360、宜信等多个项目,许多都是校友创业公司。
周炜总结道:“没有哪段经历是白走的。你一定要找到自己与别人不同的地方,把这种差异化发挥出来,这就是你在VC行业的价值。”
2. VC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技术背景与人脉的双重价值
在谈及当前 VC 行业的人才需求时,周炜指出,技术背景正变得越来越重要。“技术投资必须看懂底层逻辑。如果没有理工科训练,很容易‘看似懂了,实际上没懂’。”
他提到,很多文科背景的年轻人自信地说“我懂AI”,但实际上只是看了几篇文章,缺乏深入理解。
周炜建议,这类人如果想进入 VC,可以先到 AI 创业公司或大厂的AI 部门工作半年到一年,亲身参与项目后再回到投资行业,这样会更加靠谱。
此外,他特别强调另一类宝贵的人才——能够与年轻创业者打成一片的人。
“今天如果你能在最前沿的AI创业圈子里有深厚的人脉,甚至一网打尽所有年轻创业者,那你就是VC最想要的人才。”
他解释道,VC 的核心竞争力并不是投资人本身的“聪明”,而在于能否在第一时间接触到最有潜力的创业者。
“只有和他们站在一起,才能真正抓住机会。”
3.给年轻人的建议:差异化与深耕行业
对于想进入 VC 行业的年轻人,周炜提出了几点具体建议:
· 差异化:
“别想着和所有人一样走咨询或投行再转 VC ,你要找到自己和别人不一样的地方,这才是你能被看中的原因。”
· 深耕技术或行业:
“现在 VC 更喜欢有技术背景的人。如果没有,那就去行业一线待一段时间,积累对技术或行业的深刻理解。”
· 建立创业者人脉:
“和年轻创业者交朋友,甚至一起折腾项目,这是最直接的方式。”
· 拥抱新技术:
“像 AI 这样的变革,年轻人一定要‘native’,要敢于用,敢于试。”
他坦言,VC 是一个辛苦的行业,并不像外界想象的那么光鲜。
但如果你热爱接触新事物,喜欢与创业者打交道,这将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可能回报巨大的职业。
4. AI浪潮下的机遇:拥抱变化,挑战旧秩序
在谈到 AI 大变革对就业的影响时,周炜表示,技术浪潮带来的焦虑并非第一次发生。
“珍妮纺织机、汽车的出现都曾让人担心工作被替代,但历史证明,那些拥抱新技术的人获得了更大的机会。”
他认为,AI的到来将淘汰一些岗位,但同时也会创造大量新机会。
“尤其对年轻人来说,这正是弯道超车的时刻。因为新技术来了,所有人都得重新学习,这也是挑战旧秩序的最好机会。”
作为投资人,他自己也在努力学习 AI,并要求基金的所有同事掌握 AI 工具。
他鼓励年轻人:“更年轻的人更应该拥抱AI,而不是抵触它。”
5.创业还是做VC?选择适合自己的道路
对于那些既想创业又想做 VC 的年轻人,周炜的观点很明确:
“最优秀的人应该去创业。创业的成功带来的成就感和财富回报,远远超过投资人。”
但他也指出,创业是九死一生的过程,不是所有人都能承受其中的压力。
“如果你没有那种基因,没有那种抗压力,VC就是最接近创业的职业。”
相比在大厂做“螺丝钉”,VC 的好处是收入相对稳定,同时能接触到最前沿的趋势。
“如果你投得好,也有机会实现财富自由。”
周炜强调,无论是创业还是做 VC,找到自己的差异化优势、深耕行业、拥抱新技术,都是成功的关键。
“这个时代变化很快,但机会也很多。只要你敢于尝试,就一定能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
· END ·
合 作 对 接
扫码添加投资人说运营者微信,备注「商务合作」详细沟通。
超 级 社 群
【投资人说】正在组建超级创业者社群、超级读者群、超级媒体群等,目前总人数已超1000人。
关注【投资人说】微信公众号,发送信息「进群」,与各行业精英直接交流,共同进步。
旗 下 媒 体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