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法国,早餐桌上少不了一块抹着黄油的法棍,在美国,牛排要“黄油封口”,爆米花要淋上黄油,连煎蛋也得用黄油才算完整。
可在中国,人均一年只吃约0.2公斤黄油,还不到美国的十分之一,即便在烘焙门店兴起“黄油年糕”的热潮,也只是昙花一现。
那么中国人到底为啥不爱吃黄油?黄油这种欧美餐桌上的“明星”,为啥在中国始终难登家庭厨房的舞台?
![]()
其实比起黄油,中国人更熟悉的是花生油、大豆油、菜籽油和猪油,这些油脂类型不仅便宜、量大,还能应对中餐常见的爆炒、煎炸等高温操作。
黄油的烟点只有150到160度,遇高温容易发黑、发苦,还可能产生有害物质,这种表现,在中餐里显然无法胜任。
黄油其实早在清朝末年就通过西方传入中国,一些外派官员曾尝试用黄油做菜,但始终没能在民间普及。
反倒是猪油作为养猪副产品,在中国农业结构中与日常饮食深度融合,成为炒菜首选,这不仅是口味偏好问题,更是农业供给结构的自然结果。
![]()
在欧美,黄油的流行与历史发展密不可分,早期的黄油,是游牧民族为了解决奶类保存问题而发明的,通过不停搅打牛奶,分离出黄油,这个过程与西藏的酥油制作如出一辙。
只不过在中原农业文明中,奶源稀缺,牛更多用于耕地,产奶反而成了附属品,自然缺少黄油的土壤。
进入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宗教对黄油的态度也很有趣,当时基督教规定每年有一个月不能吃黄油,有人偷偷吃了之后还要花6金币向教会买赎罪券,换取“黄油自由”,法国著名的鲁昂圣母大教堂塔楼就是靠这些赎罪券的收入建起来的,至今还被称作“黄油塔”。
![]()
到了19世纪末,技术革命让黄油进入寻常百姓家,离心机的出现把制作效率提升了一个台阶,铁路和冷藏技术又打破了地域限制,从贵族食品变成了家家户户都能享用的日用品,这也是欧美黄油消费猛增的重要节点。
再往后,黄油逐渐成为欧美饮食文化的象征,在法国,一块软化的发酵黄油抹在刚出炉的法棍上,再配上一杯黑咖啡,是无数人早晨的开始。
2017年法国黄油危机,价格翻了3倍,连总统马克龙都开玩笑说再贵下去就要被赶下台,足见黄油地位之高。
在美国,黄油更是无孔不入,从早餐的煎蛋、爆米花,到牛排封口、烘焙甜点,几乎每一道菜里都能找到它的身影。
美国名厨Julia Child说过,只要加了足够的黄油,任何菜都能变得美味,这种饮食信仰,深刻影响了一代代美国人。
![]()
而在中国,黄油的机会似乎只集中在一个领域——烘焙。
前段时间,随着“黄油年糕”在短视频平台爆火,一时间成为“网红爆品”,一条短视频播放量破4.8亿,某品牌不到两个月就卖出2000万个,甚至有门店单日流水超过10万元。
烘焙领域的火爆,让黄油迎来了短暂的春天,全国7.5万家烘焙门店中,有30%都上线了黄油年糕,成为继“脏脏包”后的新宠,价格亲民也是关键,2元一个的黄油年糕,相比动辄几十元的泡芙、吐司,显得更接地气。
不过这种热度往往来得快去得也快,短短6到8个月,黄油年糕的生命周期就接近尾声。
![]()
从产业链看,黄油年糕的门槛并不高,预拌粉、机器、模具一应俱全,操作流程标准化,口感差异也就20%左右,这意味着谁都能做、谁都能卖,产品同质化严重,难以形成真正的品牌护城河。
更关键的是,黄油年糕虽然好吃,但热量惊人,加上芋泥、肉松、蛋黄这些配料,吃一块就等于摄入了三碗米饭的能量,这对越来越注重健康饮食的年轻人来说,很容易就被打入“高热量黑名单”。
除了黄油年糕,网红餐厅也推出如黄油煎蘑菇、黄油拌饭等新品,试图拓展黄油消费场景,但这些尝试始终停留在小众圈层,没有真正进入普通家庭的厨房。
一方面是因为中国人习惯将奶制品加热吃,另一方面是冷吃黄油抹面包的方式并不符合多数人的饮食习惯。
![]()
健康风险也让不少人望而却步,动物黄油的饱和脂肪含量超过80%,长期摄入可能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
而人造黄油虽然减少了饱和脂肪,但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反式脂肪酸,对身体的危害更大。
还有一个值得一提的现象,在国际饮食文化交流中,口味本就是见仁见智的事,中国人爱吃皮蛋,西方人却觉得恶心,瑞典人爱吃鲱鱼罐头,中国人闻了就想吐,饮食文化没有高低之分,只是习惯不同。
中国人不吃黄油,并不是排斥西方,而是在现有的饮食结构、健康认知、消费习惯中,黄油确实没有太大优势。
至于将来会不会普及,那得看中国人有没有“吃黄油的土壤”,有没有属于自己的“黄油文化”。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