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中,为什么很多人觉得好人没好报?是因为我们掉进了一个致命的陷阱,那就是我们在用自我感动式的努力来代替真正有效的贡献。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的观点或许可以给我们一些新的启发,他认为要走出这个困局,必须完成三个关键的思维跃迁。
第一个,从拥有才华跃迁到产生成果。我们常常认为聪明、有知识、有想法就等于有能力,但德鲁克一针见血地指出,这是一种错觉。他认为管理者普遍才智较高,富有想象力的不少,知识水平通常也很高,但他们是否有效,跟这些东西似乎没有多大关系。
才华横溢的人往往极其无效,因为他们没有意识到,真知灼见本身不是成就。为什么会这样?
因为我们混淆了资源和成果。德鲁克强调,才智、想象力和知识都是至关重要的资源,但只有有效性才能把它们转化为成果。这意味着你的才华和努力,只是投入,如果不能转化为被组织认可的成果,它们本身并不产生价值。因此,我们必须将目光从“我有多努力”转向“我产出了什么”。
第二个,从聚焦专业跃迁到整合贡献。很多专业人士的误区是,我只要把我的专业领域做到极致就够了,但这恰恰是无效的根源。德鲁克解释道,知识工作者生产的不是实物,而是构想、信息和概念。
另外,知识工作者通常是专才,然而,一个专业在本质上只是一个片段,结不出果实,只有跟其他专才的产出结合在一起,才能形成成果。你的工作无论多么出色,都只是一个半成品,要让它产生真正的价值,你必须主动去思考它的终点。
正如德鲁克所说,专才必须弄清楚谁会使用自己的产出,以及使用者必须知晓和理解哪些东西,才能让自己生产的这些片段发挥成效。
第三个,从讨好他人跃迁到贡献导向的关系。你是不是认为搞好人际关系就是不得罪任何人?德鲁克对此嗤之以鼻,一团和气往往是恶劣态度的虚假门脸。真正健康牢固的职场关系不是建立在吃喝玩乐或互相吹捧上,而是建立在共同为成果负责的基础上。
当你和同事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激烈争论,这不会损害你们的关系,反而会加深信任,因为你们都心系成果。相反,如果你为了不得罪人,对明显的问题视而不见,看似维持了表面的和谐,实则是在用一时的融洽去换取最终的失败,这种关系脆弱而不堪一击。
所以回到最初的问题,为什么你会觉得好人没好报?因为你一直在用“我很尽责,我人很好”来衡量自己,而组织在用“你的贡献是什么”来衡量你。
记住,你的善良、专业和尽责,如果不能转化为他人认可的成果,就一文不值。你提供的价值不是由你的好心来定义的,而是由你的贡献来衡量的。当你不再执着于做一个好人,而是致力于成为一个有效的人,那些你曾经苦苦追求的认可、尊重和机会,都会不请自来。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