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美国《防务新闻》周刊的报道,最新的卫星照片实锤了:从2025年8月到9月,多架GJ-11“利剑”隐形无人战斗机,已经开始实战部署。这也让攻击-11成了全球第一款正式服役的飞翼布局高速隐身无人攻击机,不仅隐身能力出色,打击实力也不容小觑。
从卫星图上看,日喀则空军基地里停着三架攻击-11无人机,其中两架是常见的灰色涂装,还有一架涂着红棕色的保护层。这个基地可不简单,它在海拔将近3800米的高原上,跑道全长约5000米,是全球最长的机场跑道之一。
![]()
日喀则基地坐落在青藏高原的西南边,离印度锡金邦只有大约90英里(约145公里),是解放军在西南边境上的一个重要空中枢纽。这里不光有战斗机、预警机和直升机,更逐渐成了一个无人机大本营,像“彩虹”系列、WZ-7“翱翔龙”这类高空侦察无人机,都长期驻扎在这里。
攻击-11用的是无尾飞翼布局,能有效压缩雷达反射信号。军事专家傅前哨曾评价说,它是现役隐身飞机里隐身性能最好的平台。它的进气道设计在机头,形成S形弯曲,发动机喷口也放在机身上方,做了隐身处理,这样就能最大程度地抑制红外信号,不容易被探测到。
这架飞机还配有两个内置弹舱,能带上多枚滑翔制导炸弹,执行制空突击、压制防空等多种作战任务。靠着优秀的隐身能力,攻击-11哪怕在敌方严密的防御体系和高威胁环境下也能出动,专打高价值战略目标,完全能胜任现代战争中“踹门者”的角色。
![]()
攻击-11在设计上也体现出多样化的作战思路。它既可以选择单机出动,变身成一架隐身轰炸机;也能和歼-20S这类隐身有人战机配合,甚至充当“忠诚僚机”,组成一支隐身攻击“狼群”。在压制防空方面,攻击-11可以凭借其极限隐身优势,在敌方防区外就对纵深目标发动精确打击,快速敲掉对方的防空阵地和雷达节点。这种人机协同的作战模式,既提高了有人战机的生存概率,也大幅提升了整体火力输出。
攻击-11的部署,正好赶上中国飞翼无人机技术大爆发的时期。从它在阅兵式上首次公开亮相,到后来卫星照片里捕捉到的超大型飞翼无人机,中国在这类无人机的研发上,已经呈现出“多点开花”的势头。
有西方媒体指出,中国飞翼无人机的发展速度和型号多样性,确实让人吃惊。和美国多年前放弃同类设计的做法不同,中国已经成功把飞翼技术从实验推向了实战。
![]()
美国军方在这个领域几乎缺席——尽管他们搞了几十年研发,但总是在接近量产前就放弃了项目。而中国则持续投入,研发了多种型号的隐形飞翼无人机。
攻击-11其实只是中国飞翼无人机家族中的一个代表。光是2025年以来,中国西部地区的试验基地就至少出现了三种从未露过面的飞翼构型无人机。这些无人机正从试验场一步步走向边境一线,标志着中国的飞翼无人机技术,正式从实验阶段迈入了实战部署的新时期。随着更多同类平台陆续服役,中国在西南边境的态势感知能力和精确打击水平,都将实现质的飞跃。
面对边境上越来越大的空中压力,印度方面也已经行动起来。在2025年5月印巴之间发生激烈空战之后,印度政府批准紧急采购一批新型防空和反恐装备。
![]()
印度国防部一口气签了13份合同,总金额高达198.2亿卢比,其中最主要的是采购“集成无人机探测与拦截系统”和“低空轻型雷达”。印度国防部表示,这些装备都是通过快速通道程序采购的,目的是提升在反恐环境下部署部队的态势感知、杀伤力、机动性和防护能力。
不过,要想有效应对像攻击-11这样的高端隐身平台,印度需要建立起一套以米波雷达为核心的反隐身预警网络。而目前,有能力构建这种级别防空体系的国家,恐怕只有中国。因此,对印度来说,攻击-11的存在,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都会是一个难以应对的挑战,压力只会越来越大。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