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日本政坛上演了一出“兄弟反目”的大戏——自民党总裁高市早苗眼看就要成为日本首位女首相,却被几十年的“小跟班”公明党反手泼了一盆冷水。关键的24张选票,成了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说起来,自民党和公明党这对“老搭档”已经并肩走了26年。2024年众议院选举后,自民党只拿到191席,离过半的233席差了一大截,公明党的24席瞬间成了“定海神针”。可就在高市早苗冲刺首相宝座的节骨眼上,公明党突然宣布“退群”,理由听着冠冕堂皇:要搞“政治资金改革”。
这哪儿是改革?明眼人都看得出,这是捏住了自民党的“七寸”。
![]()
公明党提出的改革方案,表面上是“规范资金流”,实际上是给自民党“截胡”。他们要求企业和团体的捐款只能给党总部、都道府县支部,地方议员和行业分支的“小钱袋子”直接被掐断。打个比方,就像你家开饭馆,以前总店、分店都能收钱,现在只让总店收,分店只能饿着肚子干活——这不是“规范化”,是“饿瘦”地方势力。
自民党当然不乐意。他们的回应是“要透明,不禁捐”,比如公开报表、上线信息系统,但就是不动“收入结构”的根本。可老百姓早就对“派阀小金库”“现金不记账”忍无可忍了,多几份PDF文件就能平息愤怒?恐怕难。
这里的矛盾,根本不是法条怎么写,而是信任还剩多少。公明党赌的就是:只要抓住“清廉”的道德高地,就能让自民党在舆论上矮一截。
![]()
很多人只看到公明党有24个国会议席,却忽略了这背后的“恐怖实力”。公明党在都市圈有一套纪律严明的动员网络,能把“好感”变成实实在在的选票。这24席,相当于数百万张能精准唤醒的“活选票”。一旦这台机器调转枪口,自民党在中大选区的席位可能像多米诺骨牌一样塌掉。
更要命的是政治信号:连26年的盟友都不挺你,选民凭什么相信你能“自我革新”?资本市场已经用脚投票了——日元汇率波动、股市下跌,国债收益率走高,这些都是“风险溢价”的真实写照。
现在高市早苗面前摆着三条路,条条都不好走:
第一条路:向公明党低头。 接受改革方案,重修旧好,但地方势力肯定怨声载道,派阀和基层会骂她“卖党求荣”。
第二条路:找“新朋友”。 比如联合维新党、国民民主党这些中间派,用政策让步换选票。可这样一来,内阁配额、议程控制都得拱手让人,政策可能变成“大拼盘”。
第三条路:强行单干。 赌第二轮投票靠相对多数过关,然后组个“短命少数政府”,甚至解散国会重选。但这样风险太高,搞不好就是“最快下台总裁”。
其实,高市早苗最该做的,是把“被迫改革”变成“主动重建信任”。比如推出更狠的措施:捐款实时公示、第三方审计、重罚违规者,再给小额个人捐款减税——这样既能抢占道德高地,又能把公明党的“刀子”变成自己的“武器”。
![]()
当然,公明党也不是没风险。如果被贴上“权力寻租”的标签——比如用否决权换阁席、用改革当幌子要资源——他们在中道选民心中的“清廉人设”就会崩塌。尤其是都市年轻人,最烦这种“制度性小交易”,一旦被维新党抓住把柄,公明党在比例代表区可能被“腰斩”。
政治就像回力镖,你扔出去多狠,回来就可能多疼。
说到底,高市早苗差的不是24票,而是一套能让各方都信服的“权力-资金新架构”。公明党的反水,本质上是旧联盟的裂痕总爆发:当“共同利益”消失,所谓的“兄弟情”不堪一击。
如果高市早苗拿不出“伤筋动骨”的改革方案,又找不到新盟友,那“日本首位女首相”的梦想,恐怕真要变成“脚注”了。毕竟,政治从来不是“干净与肮脏”的选择题,而是“代价与收益”的计算题——就看她敢不敢按下“重启键”了。
这场戏,还没到落幕的时候。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