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13日,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龙江县某村的周先生向记者反映,10月12日晚,他的姐夫张先生及其亲戚刘先生在同村邻居家吃了酸汤子,随后被紧急送医。13日,龙江县人民医院急诊工作人员表示,张先生不幸离世。
记者获悉,当地警方已介入调查。对于张先生的死因,目前暂不清楚,之后当地相关部门将对遗体进行法医鉴定。
那么,何为酸汤子?酸汤子为何会致人死亡?又该如何预防?
何为“酸汤子”?
酸汤子是一种用发酵面碴子做的面条状的食物,是酵米面的一种,吃起来会有酸味的香气。食用下锅时要用一个小漏斗挤成面条状,熟后汤中有一股淡淡的酸味,因此故名。比起面条而言,它的风味更特别,堪称“东北螺蛳粉”。
![]()
图源:东方IC
据报道,2020年10月,黑龙江省鸡西市鸡东县某家庭食用酸汤子引发中毒,致9人死亡。经当地警方调查得知,该酸汤子食材为该家庭成员自制,且在冰箱中冷冻近一年时间,在此次聚餐食用之前,因为冰箱里无处存放,被放置在了家中阴凉处。
根据黑龙江省卫生健康委食品处发布的消息,经检测,在玉米面中检出高浓度米酵菌酸,同时在患者胃液中亦有检出,初步定性为由椰毒假单胞菌污染产生米酵菌酸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
米酵菌酸是什么?
1977年,米酵菌酸首次在我国东北变质酵米面中被发现,属于食源性致病菌,26℃~28℃是它的最佳产毒温度。
米酵菌酸毒性很强,只需1毫克即可致命,并且没有能够解毒的解药,临床上只能采取支持疗法、对症治疗,无法完全缓解。所以中毒后的死亡率极高,可达40%以上。
关键是,被它污染的食物无色无味,不好辨认。米酵菌酸命很硬,不仅不怕烹煮,耐热性还极强,即便是高温高压都不能将它分解。
米酵菌酸毒素进入人体后,潜伏期一般为30分钟至12小时,也有少数人在 1~2天后才会发病。它会攻击人的肝、肾、心、脑等重要器官。主要表现为上腹部不适、恶心、呕吐、轻微腹泻、头晕、全身无力。症状重的人会出现黄疸、肝肿大、皮下出血、呕血、血尿、少尿、意识不清、烦躁不安、惊厥、抽搐、休克甚至死亡。一般不会出现发热症状。
如果吃了疑似含有米酵菌酸的食物后出现了不适,一定要尽快就医,越早就医越有希望治愈,别抱有侥幸心理。
如何预防
米酵菌酸毒素中毒?
日常生活中,有3类食物容易被椰毒假单胞菌污染产生米酵菌酸,分别是:
湿性米粉、河粉、土豆粉、凉皮;
泡发的木耳、银耳;
使用发酵的玉米面、糯米面、高粱面、糯小米粉、玉米淀粉等制作的食品,如汤圆、糍粑、凉粉等。
![]()
图源:人民日报客户端
这些食物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在制作时都需要长时间的浸泡或者发酵,这个长时间的潮湿环境给椰毒假单胞菌提供了繁衍的温床,让米酵菌酸毒素大量聚集。
预防米酵菌酸毒素中毒,有几点注意事项送给大家:
一、选购酵米面类等食品时要选择正规渠道:拒绝小作坊,选择正规渠道。要认真阅读产品标签,留意产品感官性状和保质期。要现场查看原包装产品的厂家、生产日期、保质期等关键要素。
二、注意储存时间并及时食用:泡发木耳、银耳时间不宜过长,泡发后应及时加工食用;不能食用隔天泡制加工的银耳、木耳及其制品;不要随意采食鲜银耳、鲜木耳。
三、制备发酵米面食品时要勤换水:要保持食物卫生,保证无异味,磨浆后要及时晾晒或烘干成粉,贮藏要通风、防潮、防尘,一旦发现粉红、绿、黄绿、黑等各色霉斑,不得食用。
总之
食品安全无小事
生命健康第一位
米酵菌酸中毒虽然凶险
但可防可控
关键在于提升日常食品安全意识
掌握正确的处理和储存方法
别因为“吃一次没事”的想法
而后悔终身
编辑 | 王会苹
主编 | 张 越
监审 | 杨 巍
来源 | 农视网综合沈阳晚报、科普中国、极目新闻
点击下方公号名片,阅读更多科普信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