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态度反转背后:中美贸易博弈的主动权之变
今天凌晨,特朗普发文称,他认为中美双方都不希望陷入衰退,并强调“美国想帮助中国,而非伤害中国”。可就在此前,他还态度强硬地提出要对中国商品加征100%关税,这般前后表态的反差,俨然是给自己找台阶下。
为何他的态度会出现如此大的转变?核心原因就一个字:怕。作为全球头号经济体,他怕的是这一次中国不再被动防守,而是已全面掌握了谈判主动权。这位“懂王”本想掀起贸易战3.0,却显然低估了中国如今手握的筹码。
第一张王牌:稀土加工的绝对话语权
这张牌很多人并不陌生——稀土。别看名字带“土”,它却是所有高端制造的“灵魂”:导弹、芯片、新能源车,乃至F-35战机,全都离不开它。单看军事领域,美国知名国防分析公司就指出,美国先进武器生产线有88%的关键供应链与中国相关。一旦我们切断关键用途的稀土供应,美国整个武器生产系统将大面积瘫痪,美军战力会直接打折。
美国并非缺稀土资源,问题在于其稀土加工面临成本高、环保要求严、审批流程复杂等多重难题。要搭建成熟的稀土加工产能,没有5到7年根本无法实现,这就好比没人会为了吃一顿饺子专门去养一头猪。而中国经过多年积累,早已垄断全球稀土加工链,绝大多数国家开采出的稀土,最终都要运到中国才能完成加工并投入使用。
更关键的是,此次稀土管制与以往有本质区别:我们借鉴了美国芯片出口管制的“长臂管辖”逻辑——不再只看出口企业所在国家,更聚焦出口目的地、实际用途,尤其是是否涉及敏感技术。原则上,任何跨境军事或高科技用途的稀土出口,都可纳入限制范围,能随时针对使用方实施管控。这就将主动权从传统的物理出口,升级为全链条掌控,比以往的口头威胁或局部限制更具威慑力。
第二张王牌:芯片领域的自主突破
过去几年,我们在芯片领域确实被“卡脖子”得厉害:买不到高端光刻机,用不了顶尖EDA软件,AI芯片供应链也遭封锁。但如今,国内企业正逐步补齐短板:长电科技深耕3D封装技术,华虹、华润稳步扩产,麒麟芯片也已回归市场。本周深圳新凯来的亮相,更被外界视作芯片自主突破的重要信号。
这意味着,即便面对封锁,中国在关键芯片及产业链上的自主能力正不断增强。再叠加冠绝全球的供应链优势与14亿人口的庞大消费市场,我们对抗美国关税大棒的底气,早已今非昔比。
值得关注的是,今天还有两条重磅消息侧面印证了博弈态势的变化:一是据传中方拒绝了美方贸易代表就中美关税升级展开讨论的请求;二是美国大豆协会主席公开表示,希望中国购买美国大豆,甚至愿意接受人民币付款。不难发现,这一轮贸易战中,中国已从过去被动防守的一方,转变为手握博弈杠杆、掌握主动权的一方——这份主动权从不是靠喊出来的,而是靠资源掌控、产业突破与时间沉淀磨出来的。
其实,我们或许还得“感谢”特朗普。若不是2018年他挥起贸易战大棒,我们或许还未如此清晰地意识到自身短板,也就不会有后来这般奋起直追的决心与行动。正如一直以来的态度:我们不愿打,但如果有人非要打,我们也奉陪到底。如今站在这样的博弈位置上,我们早已不惧挑战——你还有什么新招?
也正因这份底气,今天的股市表现相对平稳,并未出现大幅波动。面对复杂的国际博弈,我们更需保持平和心态,不被情绪左右,做清醒的观察者而非跟风的“猴子”。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