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企扁平化来了,高校取消科级建制!
| 环球通信| @好5G |
通信行业最具影响力自媒体
10月4日,兰州大学在其网站发布的《强师赋能启新程 砥砺奋进谱华章——第十次党代会以来教师队伍建设工作巡礼》中披露了一项重大改革举措:“下放三级内设机构岗位管理权限,取消科级建制,完善主管聘任,激发干部活力”。
10月9日晚间,保利发展(600048.SH)披露了一份重要公告,宣布了控股股东变更的重要信息。股份划转前,“保利集团—保利南方—保利发展”三者间的关系为三级持股;划转完成后,变成了“保利集团—保利发展”二级直接管控模式。这次控股股东变更,诠释了当前央企深化改革中的几个关键词:“战略性重组”、“扁平化管理”、“提质增效”和“聚焦主业”。
这两个看似不相关的新闻其实都和扁平化管理有关,一个是高校,一个是央国企。
一、取消科级建制这一举措,已成为高校治理体系改革中的共性趋势之一。
面对“去行政化”这一系统性工程,越来越多学校正将“科级建制”作为精准切入口,以实现更深层次的机制转变。
取消科级建制,推行扁平化管理模式,成为高校优化管理结构、提高管理效率的重要举措。
今年4月,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宣布启动扁平化改革,核心举措包括初步按照10%比例核减管理岗编制数,将管理岗规模控制在全校岗位总量20%以内,并取消科级机构设置,允许校内二级单位根据发展需要自设无行政级别业务机构。
学校表示,希望通过改革减少管理层级,在一定程度上适应高校“去行政化”改革要求。
沈阳音乐学院在2024年全面整改机构设置,精简处、科级领导职数69个,撤销150个教学和直属机构下设系(教研室)科级建制。这一改革举措构建了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高效、符合实际的机构职能体系,有效提高了管理效率,减少了管理层级,使学校能够更加灵活地应对教育改革的挑战。
中国农业大学在2020年以科级及以下管理岗位为切入点进行管理体制改革,取消科级机构建制,推行扁平化管理模式。通过引导二级单位根据工作需要自主设置不定行政级别的内设机构,学院内设机构数减幅达57.1%。同时,该校落实管理服务去行政化,取消科长、副科长等职务,设置科级干部岗位,促进岗位灵活用人。
上述高校的改革实践表明,取消科级建制、推行扁平化管理模式,是高校适应新时代教育改革需求、提升治理能力的重要途径。这一改革不仅有助于提高管理效率,还能激发学校内部活力,推动高校高质量发展。
二、央国企也一直要求大力压缩管理层级
相比高校,央企的扁平化改革更早。原来许多央企层级多达五级甚至更多,一家不足百人的三级公司竟设七八个管理层级:“项目经理汇报给中心负责人,中心负责人请示部门总监,部门总监上报分管副总,副总呈报总经理,总经理再咨询董事长……”一位建筑央企员工苦笑,“等流程走完,市场机遇早已消失。”
据悉,很多国央企的规模都不小,央企更普遍是规模数十万、数百万员工的「巨无霸」,通常分为一级公司(集团/总部)、二级公司(业务板块)、三级公司,甚至还有四、五级公司,一二级公司通常只负责管理,三级及以下公司才开展具体业务。
每一级公司内部,又分多个层级。有些不足百人的央企三级公司能分出董事长、总经理、分管副总、项目负责人、中心负责人、部门负责人、专业负责人、基层员工等七八个层级……
可想而知,如此设置,一个项目开会、汇报、研究、讨论、审批的流程就要耗费大量的时间。但是总目标摆在那里,所以最后都压力都加码到了基层头上。
对此,决策层也洞若观火,一直要求大力压缩管理层级。至2021年底,中央企业共压减法人19965户,占比38.3%;法人层级5级以内企业已超过70%;97家中央企业集团管理层级全部控制在5级以内,其中3级14家,4级44家。中央企业累计减少人工成本449亿元,减少管理费用368亿元;年化全员劳动生产率由44.6万元/人增加到67.9万元/人,提升比例超过52%。
比如,中国广核集团通过扁平化协作机制,首席技师直接参与一线技术攻关,缩短发电机检修时长,加速创新成果落地;国投新能,精简科室、推行大部制办公,将管理层级从21个科室压缩至11个部室,生产计划完成率显著提升。
6月24日,招商蛇口发布公告,宣布重大组织架构调整:取消华东、华南、华西、华北和江南五个区域公司,由总部直接管理下属城市公司,同时新设资产管理部并拆分风险管理等部门。此举标志着头部地产央企正式进入“扁平化管理”时代,旨在提升效率应对行业下行压力。
2025 年 9 月,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简称 “南方电网”)也完成新一轮公司架构大调整,通过纪检监察体系升级、部门职能整合及管理模式革新等核心举措,构建起适配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现代化治理体系。
前段时间,国务院国资委在《求是》杂志上发表署名文章,提出:加快构建灵活高效的市场化运营机制,进一步压缩管理层级,建立快速决策机制,在新兴产业领域探索实施扁平化管理、平台化运作等模式,不断提高市场反应速度和灵活性。
这意味着,未来国央企的管理层级还会进一步压缩,特别是在新兴产业领域。组织扁平化之后,可以有效缩短信息传递路径,提高工作效率。但与此同时,层级减少后,管理者的管理半径会大幅扩大,对管理者的能力、精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但对于善用AI的管理者和企业来说,这个障碍并不难逾越。
三、从取消科级到压减法人,一场指向效率的革命正在深刻重塑“体制内”运行逻辑
这场跨领域的改革浪潮,实则有共同驱动力:一是应对效率瓶颈,高校的学术活力与央企的市场响应,均被冗繁层级拖累。二是适应数字时代,信息技术使总部直管基层成为可能,AI工具更能辅助管理者扩大管理半径。三是聚焦核心职能,高校需回归教学科研,央企需专注主业盈利。
国务院国资委在《求是》杂志的署名文章明确要求:“在新兴产业领域探索扁平化管理、平台化运作。”2025年9月《旗帜》杂志数据显示,央企管理层级已全面控制在四级以内,地方国企正向三级迈进。
最后,无论是高校取消科级建制,还是央国企压缩管理层级,自然也都会伴随着人员的调整,压缩非核心岗位、剥离低效冗余部门和人员,也成了这些体制内或者半体制内的一个普遍动作。
改革亦伴随阵痛。层级压缩后,管理者需直面更多下属,决策复杂度上升;员工晋升通道收窄,需转向专业岗晋升体系。更现实的是,人员优化成为必然——兰州大学核减编制、保利精简股东层级,均涉及岗位重组。
其实没什么看不懂的,形势变了、竞争态势变了,战斗队形就要变,组织机构就应有相应调整。
从兰州大学到保利集团,从取消科级到压减法人,一场指向效率的革命正在深刻重塑“体制内”运行逻辑。当高校与央企这两类最具传统特色的组织主动撕掉层级标签,中国组织体系的现代化转型已迈出关键一步。
以 草 根 记 录 通 信 时 代
作者@好5G :资深分析师|特约撰稿人|新媒体专栏作者|手机评测专家
环球通信
通信行业最具影响力自媒体
微信公号:china_3g(私人微信:zghao4g)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