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剧柏含
123年的今天,也就是1902年10月14号京师大学堂正式招生。
![]()
当年,1902年10月14号,《京师大学堂》经过一段时间的筹备举行招生考试。
为了做好招生工作,大学堂向全国各省的督抚,还发了通知,要求各地给予积极配合和支持,各地方官僚接到通知之后,先在本地选拔择优录取,然后,再送到京师参加全国性的统一考试。
京师大学堂这次招生,首先是速成科,考生成绩评定采用60%分是及格。这种评分的办法是中国高等学校,以60分为及格标准计算学生的考试成绩的一个开端。这次考试也是京师大学堂第一次举行的比较正规的招生考试,共录取学生200名。
说到京师大学堂,大家如果陌生的话,我换个词儿你就知道了,北京大学的前身就是京师大学堂,实际上是1898年成立的。
但有关的酝酿筹备在1896年就已经开始,当时,有朝臣上奏,也有来华的外国人的谏言,阐述搞京师大学堂有多大的必要性等等。这个和《戊戌变法》也有关系,所以当时光绪下决心筹办京师大学堂,并还下了诏令。
![]()
但是,也有人讨厌这个新政,又不便直接去批判光绪,也不便对他的诏书公开抵制,所以,就拖婉转拖延,把筹建京师大学堂这事儿推给了官书局办理,当时官书局大臣是孙嘉鼐,他倒是比较积极响应。
但是,他提出来京师大学堂办学经费怎么办?谁掏钱呢?真正干活得要钱,就说经费困难,要不就缓办?这样京师大学堂筹建工作就搁置了。
这就说到另一个清朝首任内阁总理大臣奕劻、,他负责过建立京师大学堂这事儿,到了光绪24年筹建京师大学堂的时候,奕劻负责建设大学堂的工程事务基础设施建设,大学堂建设期间他又奏请。最后,京师大学堂最初选址于地安门内马神庙的空闲府第,这一决定源于光绪帝于1898年6月发布的上谕。该府第原为乾隆皇帝第四女和嘉公主的居所,后经内务府修缮改造,于1898年11月下旬交付京师大学堂使用。
奕劻也是为了大学堂的选址,全北京城里跑了个遍,选了地方上报光绪帝,《戊戌变法》之中的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光绪几乎所有的新政都被废掉了,但唯独京师大学堂这事儿保留了下来。
![]()
所以,办教育这事儿老老少少在这个问题上居然还能有个共识,很不容易。
京师大学堂这个名字实际上使用到1911年,它是1898年到1911年用的名字。之后,就是北大,这确实算是戊戌变法的新政之一。
学校是1898年7月3号创办,之前那是筹备,这算中国近代第一所国立大学,它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近代国立高等教育的开端,算是当年中国最高学府了。
最初,也是中国最高教育行政机关,行使教育部职能,统管全国的教育。
京师大学堂的办学宗旨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之后,就是《戊戌政变》,还有义和团运动,8国联军侵华攻占北京,这一系列的变故,京师大学堂屡遭摧残,以至于停办。
1902年,清政府重建京师大学堂,设速成、预备两科。创办于1862年洋务运动期间的《京师同文馆》也并入大学堂。
还是这年,京师大学堂又成立了师范馆,就是《北京师范大学》,还有《西北师范大学》这两所大学的前身。
1912年5月4号,京师大学堂更名为《北京大学》,之后,冠上了国立两个字,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所国立大学。
作者:剧柏含/系国家二级作家/高级书画师/高级政工师职称)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