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营销战场,年年岁岁“礼”相似,岁岁年年“卷”不同。当众多品牌还困于促销同质化、拉新成本高、多品牌资源分散的泥潭时,伊利却通过一场以“一物一码”为核、以“组队裂变”为形的战役,同时完成了促销、拉新、促活三大核心KPI。
他没有堆砌资源,而是用一套环环相扣的活动策略,打通用户主动扫码、主动裂变的节点,实现了“一个活动,三重收获”。
![]()
01破同质化:用分层惊喜体系重构消费者扫码动机
当下市场,消费者对传统扫码活动已经产生了明显的审美疲劳。大多数品牌仍然将扫码动力简单等同于利益刺激,陷入了红包金额、奖品价值的简单比拼。
而伊利此次活动深刻洞察到消费者对"惊喜感"的深层需求,并构建了一个层层递进的惊喜体系,让不同参与阶段的消费者都能获得情绪共鸣:
第一层:基础惊喜(降低参与门槛)
开箱扫码有奖是活动的起点,也是用户接触品牌的第一触点。消费者购买活动产品后扫描箱内码,可抽取指定活动奖励。
例如伊利优酸乳的“喝优酸乳赢黄金”活动,用户有机会抽到黄金实物奖励或金额不等的微信现金红包。这种即时反馈的奖励机制,既满足了用户“开箱即有收获”的基础期待,又通过黄金、现金红包等高价值奖品制造了“小确幸”的惊喜感。
![]()
此外,在“码上邀好友,天天赢免单”活动期间,每扫一次箱码可获得一次组队抽奖机会(上限6次),无论组队是否成功,消费者都能获得奖励。
这种设计不仅降低了参与门槛,更让用户形成了扫码必有所得的稳定预期,为后续裂变行为埋下伏笔。
第二层:进阶惊喜(强化互动动力)
当用户完成基础扫码后,活动并未止步于简单的奖励发放,而是通过游戏化玩法提升互动深度。组队成功后开启的“老虎机抽奖”机制,要求“三个图案一致中奖”,这种随机性设计让抽奖过程从“直接领奖”转变为“期待中奖”的动态体验。
![]()
消费者在转动老虎机的过程中,会因图案的接近而心跳加速,因未中奖而感到遗憾,因最终中奖而欢呼雀跃。这种情绪波动不仅提升了活动的记忆点,更让用户产生了“再玩一次”的重复参与欲望。
相比直接发放固定奖品,游戏化玩法通过不确定性激发了用户的探索欲,使扫码行为从“完成任务”升华为“主动娱乐”,将营销动作转化为用户自发行为,让促销活动具备了社交传播的潜力。
第三层:超额惊喜(驱动社交传播)
基础惊喜让消费者“愿意扫码”,进阶惊喜让消费者“愿意玩活动”,而超额惊喜则让消费者“愿意分享活动”,这也是整个活动能实现拉新的关键。
伊利抓住了用户想赚更多的心理,设计了“队长同享组员实物奖”的超额惊喜,让分享变成能赚更多好处的事。
如果队长邀请的组员抽中了大金月饼、牛奶全家桶、免单产品这类实物奖品,队长可以同步获得同样的奖品。这就意味着,队长邀请的好友越多、组员运气越好,自己能拿到的奖励就越多。
![]()
比如队长组了4个好友,其中2个好友抽中了牛奶全家桶,那队长就能额外拿到2份全家桶,相当于分享一次,赚多份奖励。这种“分享即可能多赚”的设定,彻底改变了用户的行为逻辑。
以前用户扫码是“自己玩自己的”,现在为了拿到更多实物奖,会主动去朋友圈、微信群里邀请好友组队,就这样,消费者从活动的参与者变成了品牌的推广员,扫码活动自然就实现了社交裂变,拉新成本大大降低。
02破单点化:以“组队裂变”为核心,实现拉新—促活闭环
在传统的营销体系里,拉新和促活往往是两个独立运营的模块,各自需要单独的预算投入和运营资源。这种割裂不仅导致资源利用效率低下,更使得用户在不同阶段获得断裂的体验。
伊利此次活动的突破性在于,它通过"组队裂变"机制,将拉新和促活自然地融合在同一个流程中,形成了一个自我强化的增长闭环。
1)从“老客促活”到“拉新”
老客是品牌的“存量资产”,但很多时候这些资产是沉睡的,比如用户买过一次产品,关注了公众号,之后就没再互动;或者账户里有积分,但不知道怎么用。伊利的第一步,就是用“组队资格”激活这些沉睡老客,再让他们带动拉新。
活动设置了两种获取组队资格的方式:一种是“买产品扫码”,针对的是新客或近期有消费的用户;另一种是“消耗50积分兑码”,专门针对有积分但没近期消费的老客。
对老客来说,与其让积分放在账户里等着过期,不如兑换成组队机会,试试能不能抽免单、月饼;但要组队,就必须邀请4位好友,这就把“激活老客”和“拉动新客”自然地绑在了一起。
![]()
举个例子:一个半年没买伊利的老客,看到“50积分能兑组队机会”,可能会主动登录账户查看积分,甚至为了凑够积分去做签到、浏览商品(这就是促活);等他拿到组队资格后,又会去朋友圈、微信群邀请好友(这就是拉新)。
这个过程中,老客从“沉睡状态”变成“活跃状态”,还为品牌带来了新用户,而且是老客背书的新用户,朋友推荐的活动,比品牌直接发广告更容易让人信任。
更重要的是,这种“老客促活→拉新”的循环是自发的:品牌不用额外花成本拉新,也不用逼着老客互动,只是给了老客一个“用积分换机会”的出口,老客就会主动完成促活和拉新两个动作。对领导层来说,这就是用存量带增量,成本低,效果还更持久。
2)从“拉新”到“潜在促活”
拉新不是终点,能把新客留住、变成老客,才是真的成功。很多品牌拉新失败,就是因为拉进来就不管了,新客领完新人福利,不知道接下来该做什么,慢慢就流失了。
伊利在拉新的同时,就悄悄为“新客促活”做了铺垫,让新客从活动参与者慢慢变成品牌用户。
首先,新客作为“组员”参与组队后,想要继续参与活动,就会发现伊利还可以用积分兑换组队机会,但作为新会员,没消费过没什么积分,那么他就有可能会主动去了解“怎么赚积分,签到、浏览商品、消费都能得积分。
这个过程中,新客就从“只关注活动”变成“关注品牌本身”,甚至可能为了赚积分而浏览更多产品,埋下消费的种子。
![]()
其次,就算组队失败,新客也能拿到75折优惠券。对新客来说,这张优惠券是“尝试消费的钩子”,原本可能只是帮朋友组队,没想买东西,但有了优惠券,就会想“反正便宜,买一箱牛奶试试”。
一旦新客完成第一次消费,就从“潜在用户”变成了“实际消费者”;而消费后又能扫箱码获得组队资格,进而可能成为“队长”,再去拉新,这样就形成了“新客→消费者→老客→拉新”的完整闭环。
其实快消品牌的用户运营,最该追求的就是这种多目标协同:拉新的时候不浪费每一个新客,顺便做留存;促活的时候不局限于老客,顺便做拉新。
而一物一码就是实现这个协同的关键载体,它能追踪用户从“第一次扫码”到“分享拉新”再到“复购扫码”的全链路,让品牌知道“哪个老客拉新多”“哪个新客容易转化”,进而调整策略。这种“数据驱动的闭环运营”,才是真正能降本增效的关键。
03破资源散:用“一物一码+品牌矩阵”聚合营销势能
对于拥有多品牌的大型快消企业而言,营销资源的分散和内部协同的困难往往成为制约效果的关键因素。各子品牌独立运作的营销活动不仅造成预算的重复投入,更使得用户数据割裂在不同系统中,难以形成合力。
伊利的关键动作,是将“金典、安慕希、优酸乳”等8个核心品牌纳入同一物一码活动,用“一个活动聚合多品牌资源”,实现了资源聚合与数据共享的双重价值。
1)统一活动入口,降低用户认知成本
伊利选择将八个品牌纳入同一活动体系,这一决策背后体现的是对用户认知规律的深度把握。在信息过载的当下,消费者对复杂多样的营销活动往往采取回避态度。
统一的活动入口极大地降低了用户的认知负担,无论购买哪个品牌的产品,都能通过相同的路径参与活动。这种标准化设计不仅提升了用户体验,更巧妙地利用了各品牌间的协同效应。不同品牌覆盖的不同客群通过同一活动相互渗透,实现了交叉触达。
![]()
一个品牌的用户可能在参与过程中自然接触到其他品牌,这种品牌间的引流在传统分散式营销中很难实现。此外,统一运营大幅提升了资源使用效率,避免了各品牌重复开发类似活动的浪费,让有限的营销预算产生了更大的规模效应。
2)提升用户数据颗粒度,实现数据精准分化
多品牌运营的另一个难点,是用户数据分散。每个子品牌的用户数据存在各自的系统里,品牌总部不知道“买金典的用户会不会买QQ星”“买优酸乳的用户有哪些分享习惯”,导致后续的精准营销无从下手。而伊利通过一物一码,把分散在各个子品牌的用户数据整合了起来,形成了“可复用的用户资产”。
通过扫码行为,伊利能沉淀“用户品牌偏好”数据。比如,有的用户扫的是金典的码,说明他可能更关注高端乳制品;有的用户扫的是QQ星的码,说明家里有孩子,是宝妈宝爸群体;有的用户同时扫了优酸乳和畅意的码,说明他对风味奶和功能饮料都有需求。
![]()
这些数据能帮助品牌给用户贴上“品类偏好标签”,后续推送对应品牌的活动时,精准度会更高,给宝妈推QQ星的亲子活动,给高端用户推金典的会员专属福利,而不是一刀切地给所有用户发同样的信息。
而通过组队行为,伊利能沉淀“用户分享转化能力”数据。比如,有的用户发起组队后,很快就能邀请到4位好友,说明他的社交圈广、分享意愿强;有的用户组队多次都失败,说明他的分享转化能力较弱。
对分享转化能力强的用户,后续可以重点运营,比如邀请他们参与“品牌推广官”活动,给予更多奖励,让他们持续为品牌拉新。
![]()
这些数据不仅能优化本次中秋活动,还能为后续的营销提供支撑。比如,根据“分享转化数据”,可以优化拉新策略,重点针对转化能力强的用户做裂变活动,提升拉新效率。就这样,原本分散的数据碎片,通过一物一码变成了“有价值的用户资产”,让品牌的每一次营销都能精准命中目标。
04总结
复盘伊利这场中秋营销战役,我们看到的是一套精密、高效、且极具前瞻性的“增长架构”,它始于对消费者心理的深刻洞察,通过“分层惊喜体系”重构了参与动机;以“组队裂变”为引擎,打通了拉新与促活的双向闭环;最终通过“一物一码+品牌矩阵”的聚合策略,实现了营销势能的指数级放大。
营销的竞争,已经从“创意点子”的竞争,全面升级为“系统设计能力”的竞争。当你的竞争对手已经开始用“架构思维”来整合资源、设计闭环、沉淀资产时,任何单点、孤立的营销动作都可能沦为无效的“噪音”。
而要搭建这样一套能够自我驱动、持续优化的增长系统,需要的不仅是卓越的策略思路,更是一个能够承载复杂逻辑、打通数据孤岛、实现全链路自动化的专业数字化底座。
关于米多
米多公司成立于2014年,是国内领先的营销数字化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在营销领域致力于以企业业务能力(EBC)为核心,构建基于“立体连接、数据共通、流量共享、全景共鸣、全域赋能、全链共赢”的产业互联网营销服务平台,赋能企业通过“网络协同”和“数据智能”双螺旋引擎,用数字化驱动业务增长。累计服务酒类行业、快消行业、日化家清行业、化工建材行业、茶叶行业等品牌类企业逾3000家,包括茅台、可口可乐、宝洁、高露洁、维达、立白、雪花啤酒、劲牌、绿箭、嘉士伯、美涂士、华新集团等。
如想获取“营销数字化解决方案”,请私聊我~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