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一把空椅子,你想见到谁坐在那里?
在北京回龙观医院艺术行为治疗中心,艺术有其独特的表达方式。譬如,心理剧可以将心灵场域映射到现实空间。在这样一次“心灵对话”中,一名患者通过空椅子,“见”到了已故的母亲,将遗憾和想念宣泄而出。一个巧合使这次治疗变得更加圆满——一位小组成员心有灵犀,代替已故之人说道:“妈妈都听到了。”
这个回应充满抚慰。这次治疗之所以让心理治疗师李启永印象深刻,在于治疗过程激发了令人欣喜的“化学反应”。对于李启永而言,诸如此类的小故事有很多。
![]()
![]()
在心理剧治疗中,李启永的大脑往往要飞速运转,对患者所处情境、心理变化等进行分析。很多回味都发生于事后,他会因为各种奇妙的小惊喜,获得满满的成就感。
“在使用过程中,这把空椅子可以是任何人,亲人、恋人、朋友,甚至是上司……”李启永说,“空椅子技术”在心理学中应用广泛,可以成为打开内心世界的一把钥匙。
在名为“家庭雕塑”的演绎中,记者看到李启永充分调动几名学员,帮助他们构建家庭成员的互动关系——通过姿势、距离和造型,让物理空间中有了“家庭轮廓”。
节奏有快有慢,打击乐器有轻有重。音乐治疗室中,学员在心理治疗师的带领下,感受情绪变化。“今年夏天是什么样的?”自由创作环节,模拟进入多雨的季节。借助拟声乐器,雷声、雨声交织;鼓点叮咚,如植物自由生长。
![]()
近日,北京回龙观医院艺术行为治疗中心心理治疗师带领学员进行音乐自由创作。
“这些软陶作品来自同一学员,有公鸡、孔雀、波斯猫……”心理治疗师刘璐介绍,这名学员很有特点,其作品不仅敢于用料,还经常大胆撞色、富有创造性。
舞动治疗室中,两人一组互为镜像。一个人做出动作,另一个人进行模仿,心理治疗师赵欢借此快速激活学员的身体。从夸张的面部表情到肢体舞动,现场瞬间“热”了起来。
如今,北京回龙观医院艺术行为治疗中心里,多个治疗室同时开放,涵盖音乐、舞蹈、软陶、陶艺、美术、戏剧等多个门类,为患者提供多元的心理支持。
艺术何以为“药”?记者带着这一问题,与这里的心理治疗师进行了面对面交流。
采访中,多位心理治疗师表示,他们所看重的并不是一件作品完成后具有多高的艺术性,而是团体关系的构建,以及学员被激发的创造性和生命力。
艺术源于生活,投射内在的真实世界
健康报:作为艺术行为治疗中心负责人,您怎么看待社会层面疗愈行业的蓬勃发展?
柴佳宝:疗愈行业蓬勃发展,从侧面反映出公众面临各种各样的现实压力。随着需求增长,各种疗愈方式应运而生。艺术治疗是一门交叉学科,其以心理学治疗为基础,理论源自精神动力学派、认知学派或人本主义心理学派等。如果公众想要尝试艺术治疗,首先要了解相关机构的资质、心理治疗师的资质以及培训背景等信息,这样才能获得保障。一位成熟的心理治疗师若能结合艺术治疗技术,心理治疗效果会更佳。在大健康时代,人们愈发重视身心健康,艺术治疗不失为一种较为理想的疗愈方式。
![]()
近日,北京回龙观医院艺术行为治疗中心美术治疗室中,心理治疗师带领学员进行绘画创作。
健康报:您是如何理解艺术治疗的?艺术治疗对公众来说是否有门槛?
柴佳宝:这也是我常常思考的问题。从大的视角来看,精神科在医学领域是一个小众学科。精神科运用艺术治疗,可谓是小众中的小众。一提到艺术,很多人会联想到梵高,认为艺术距离现实生活很遥远,觉得它门槛很高。实际上,艺术是源于生活的。我们这里产生的作品镌刻着患者的心路历程,投射其内在的真实世界,这才是最宝贵的。通过作品,我们可以看到他们内心深处的故事。
![]()
近日,北京回龙观医院艺术行为治疗中心工作人员引导学员进入该中心。
摆脱身体束缚,找寻生命本源力量
健康报:什么是舞动治疗,它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赵欢:舞动治疗是在音乐推动下,在团体框架内,引导大家通过身体表达一些无意识的内容。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边界感很强,很多情绪不容易被看到,这也是许多精神类疾病的病因之一。舞动治疗为患者提供了一个环境,在这里,有别于社会上相对苛刻的要求,哪怕只有呼吸一个动作,也会有人陪他一起,这种被照顾到的感觉可以起到很好的疗愈作用。
同时,参与舞动治疗的患者不需要过分关注观赏性,而是要更注重生命力和创造力。我们会引导患者感受自己的身体——通过在音乐的韵律中舒展身体、让情绪随节奏流动,将生命变成一滴水汇入海洋。在这个过程中,患者会恢复主体性,从而激发出无限可能性。
健康报:针对不同的精神类疾病,舞动治疗方式有哪些不同?
赵欢:针对抑郁症、焦虑症患者,我们会引导他们做核心力量训练、下肢训练,让他们找到一种“扎根”大地的感觉;针对双相情感障碍、精神分裂症患者,我们会帮助他们唤醒对身体的觉察、感知,引导他们逐步控制、享受身体。我们不会给患者套上一个框架,纠正、教育他们如何做出动作,而是引导他们通过舞动身体讲出自己的故事。
健康报:开展舞动治疗,您如何克服身体的局促感?
赵欢:作为心理治疗师,首先要学会享受自己的呼吸和身体,展现出自身的生命力,把自己打开,这样才能在带动团体的时候激发大家的情绪。实际上,和患者互相帮助,心理治疗师自身也会受益。我逐渐意识到,舞动治疗是“去教育化”的,强调自然、自在。我们和患者一样,通过参与舞动治疗可以找到生命中最原始的力量。
![]()
近日,北京回龙观医院艺术行为治疗中心开展身体舞动治疗。
激发想象创意,在作品中大胆表达
健康报:为何使用软陶进行艺术治疗?您刚才展示了一些学员作品,能否简单介绍一下。
刘璐:我们选择软陶这种材料,是因为它比较容易保存,经过烤制后,材料防水,不易毁坏。通过软陶创作,学员可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创意。比如,这些是一名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作品。她偏爱鲜明且大胆的配色方案,作品尺寸也偏大。要知道,许多患者初期尝试时,往往会选择完成一个较小的作品。经过一段时间观察,当我们发现她创作的作品越来越大、色彩越来越亮丽时,会对她进行引导,比如创作风格稍微内敛的作品。
健康报:软陶制作等手工类治疗,能起到什么样的作用?
刘璐:在开展手工类治疗时,我们需要引导参与者实现手、眼、脑的协调配合,并在制作过程中逐步提升创造力和感知力。当然,我们也会根据参与者不同时期的状态,来决定是否需要对其进行干预。比如,当发现他的作品风格保持稳定,没有明显变化时,我们会鼓励他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在观察他的作品或者了解他最近的状态后,感觉到他的病情出现了波动或者反复,也会及时进行干预。
![]()
图为北京回龙观医院艺术行为治疗中心学员的软陶作品
照见亲密关系,原生家庭不是原罪
健康报:哪类患者进行心理剧治疗的效果更好?
李启永:最适合进行心理剧治疗的患者,通常具备较强感受能力,言语表达也较为流畅,认知功能良好。对于认知功能较弱的患者,例如长期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我们在开展心理剧治疗时,就不能选用表演内容较为复杂的剧目。我们会采用情景剧的形式进行心理教育,以此训练他们的相关能力。比如,借助心理剧训练他们理解他人的能力,以及如何更好地与他人进行沟通。通过这种教育方式来提高他们的社交能力,效果更佳。
健康报:“家庭雕塑”到底呈现了什么,它何以起到治疗作用?
李启永:在团体心理治疗过程中,许多成员会主动分享自己与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在这些关系里,我们往往能洞察到他们潜在的心理问题。我们会引导成员直接通过表演来展现家庭状态,具体实施时会采用一种名为“雕塑技术”的方法,让成员以静态的姿势来呈现家人之间的互动模式。他们有时会自发地创造出一些形体语言,生动地展现家庭状况。
治疗中,我们会让成员体验特定角色下的感受,甚至引导他们“跳出”角色,以镜观或镜像的方式观察“家庭雕塑”。这样的体验往往能让他们从另一个视角审视家庭关系,从而获得新的理解。在此基础上,我们会帮助成员逐步调整自己与家庭中每个成员的互动方式。
![]()
近日,北京回龙观医院艺术行为治疗中心开展心理剧治疗,进行“家庭雕塑”演绎。
健康报:“原生家庭”这一概念走红,您是怎么看待的?
李启永:很多人一谈及原生家庭,似乎就带着一种怨恨的情绪。在成长过程中,我们或多或少都会受到原生家庭影响,但原生家庭绝非原罪。有些人受原生家庭的影响较为显著,而有些人受到的影响相对较小。在处理与家庭相关的议题时,我们必须充分考虑原生家庭这一因素。不过,我们不能把自己的现状简单地归因于父母。
我们需要做的是,帮助他理解原生家庭对他产生的影响,以及原生家庭中每一个角色呈现出的真实状态。以“家庭雕塑”为例,当他真正理解每个角色之后,就能够更好地理解身处现在家庭中的自己,进而愿意作出新的尝试和改变。
![]()
![]()
文/图:健康报记者 孙韧 张丹 张可心 实习记者 李明炫
编辑:杨真宇
校对:马杨
审核:秦明睿 徐秉楠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