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格那年,四十都不到,就让多尔衮给办了,朝堂上外面都传是病没的,到底怎么回事谁也不敢问,多尔衮那时候正当着皇父摄政王,六岁的福临坐在龙椅上,看着跟摆设似的,底下还不是多尔衮说啥是啥,豪格呢,皇太极的大儿子,在别人眼里那就是根正苗红的储君,出身就压人一头,按理说这么深的根基,铺垫了这么些年,最后居然让自己的小叔子给收拾了,连带着老婆都给分了。
孝庄,当时的太后,就站在宫里头,眼睁睁看着这一切发生,心里头那算盘估计早就打得噼啪响了,这要是再这么下去,自己儿子的龙椅都坐不稳。
多尔衮这人,从小就不是个省油的灯,努尔哈赤儿子那么多,十四个,哪个不想争个高低,多尔衮小时候就机灵,努尔哈赤也挺待见他,临了那会儿还琢磨着是不是让他接班,就是年纪太小了,火候不够,兵权也不在手上,皇太极三十多岁,文的武的都行,把位子传给他,谁也说不出什么。
这算是多尔衮头一回跟那个位置擦肩而过,没成。
皇太极当了皇帝,多尔衮心里肯定有想法,但他不露,藏得特别深,那几年就闷头打仗,特别是跟明朝对着干那会儿,好几场硬仗都冲在最前面,军权就这么一点点攒到手里,在朝堂上也算站稳了脚跟。
机会说来就来,皇太极突然就没了,太子也没立,这下那个位置空出来了,好多人都觉得这次该轮到多尔衮了,可对手是豪格,嫡长子,一帮老臣都站他那边,兵权是没多尔衮大,可名分在那摆着,朝堂里头气氛一下子就僵了,最后还是几个老臣拍了板,谁也别争了,立个小的,六岁的福临就这么被推了上去。
一个小孩子能干嘛,扶上去就是个名头,辅政的两个王,郑亲王济尔哈朗就是挂个名,真正的权力全在多尔衮一个人手里。
这下权势算是到顶了。
可是有了这个权,麻烦也跟着来了,福临小是好拿捏,可豪格还活蹦乱跳的,总是个心病,豪格代表的是那帮老贵族的势力,就算输了也得防着,留着他就是个隐患。
多尔衮就动手了,先是把豪格派出去打仗,别在京城晃悠,等打完仗一回来,就找个由头说他“图谋不轨”“违抗军令”,直接给关进了大牢。
一六四八年,人就死牢里了,对外说是病死的,可谁都知道那牢里的风有多硬。
家里全被抄了,老婆孩子都给打散了,那些姬妾也被人给分了,这已经不是简单的收拾政敌,这是连根拔起。
孝庄太后在边上看着,心里跟明镜似的,多尔衮带兵入关,稳定朝局,安抚汉臣,这些功劳谁都认,可再这么搞下去,皇帝真就成个摆设了,豪格死的那天晚上,孝庄就知道多尔衮这人已经没什么不敢干的了。
自己身边的福临,年纪一天天大,那龙椅上的权力却越来越虚。
她心里有数,可还没来得及动手,老天爷就先收场了,多尔衮出门打猎,从马上摔下来,人就这么没了,才三十八岁,消息一传回来,孝庄立马动手收权,先把那个“皇父摄政王”的名号给撤了,接着就是一通清算,封号削了,家产抄了,贬回睿亲王,跟一场小型的政变差不多。
顺治亲政以后,还有人提议把他坟给刨了,最后虽然没真动手,但那碑文是换了,谁都知道,那个摄政王的时代彻底翻篇了。
可历史这东西,转来转去的,到了乾隆那会儿,又把这旧案翻了出来,觉得多尔衮也不容易,打江山立了大功,就因为权力大了一点,最后落得个身败名裂,乾隆皇帝讲究个脸面,又给多尔衮恢复了名誉,牌位又给供回去了。
这顿饭,多尔衮算是隔了百十年才吃上。
说到底,多尔衮这辈子的问题,不是野心太大,他就是那个当接班人的命,可三次机会都从手边溜走了,努尔哈赤去世他太小,皇太极去世他又被架空,好不容易当了摄政王快摸到皇权了,命又没了。
他杀豪格,抢人家的老婆,威胁小皇帝,在封建王朝里头,这就是动了所有人的奶酪,什么都能碰,就皇权不能碰,一碰,全天下的人都成了你的对手。
豪格有出身,多尔衮有本事,孝庄有脑子,福临有运气,历史这东西,真不是你努力就有结果,也不是简单的谁赢谁输,有时候你算计了一辈子,最后就输给了老天爷。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