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李梓新
北京是我大学本科学习新闻的地方,它奠定了我观察世界的一些角度和方式。
那时,毕业当一名记者,获得泛文化行业中的一个位置,再寻求个人的表达空间,是很多年轻人的写作路径。
而今天,新的一代已经不需要把从事新闻当作路径,他们有自媒体,但自媒体并不导向真正的写作。所以这条路径反而模糊起来了。
所幸,这几年,出版行业对非虚构写作者打开了窗口。新人作者只要有合适的选题和经历,也能够以写书的形式,形成更系统的个人化表达。
我不知道这个窗口会持续多久,毕竟出版行业的经营也颇为不易。但是非虚构文学在写作上更受到个体写作者的重视,其实是有深层的原因的:
新闻忽略个体,除非个体特殊到足以成为注意力本身。而文学想事无巨细地展现个体,让其他个体觉得有情感共鸣和关联。注意力和情感这两者其实是冲突的。
新闻掩藏个人风格,它更倾向于一种工业化的标准。而文学一定要有个人风格,个人声音(Voice)。
新闻提供信息价值,消除信息差。有部分非虚构文学也提供类似作用,还补充上情感价值。
10月25号周六下午,我将重回有近十年没有开过写作工坊的北京,为想在这一出版机会窗口写出自己作品的非虚构写作者们举办一场写作工作坊。
这场工作坊将通过提前阅读、现场写作和分享,主要探讨这些问题:
什么是今天非虚构写作,特别是第一人称非虚构写作的文本可能性?
如何通过写作练习,觉察、接近、筛选出自己的写作声音(voice)?
探索一个自己身上的写作主题,现场验证这个主题对于其他人的意义和吸引力?
如果想把这个写作主题发展成一本书,可行性和障碍在哪里?
三明治是国内领先的非虚构出版经纪。目前已和上海译文出版社、未读、世纪文景、天津人民出版社等多家出版社签约,出版新人作者的非虚构作品。我们还通过位于英国的Story Leading Publishing 出版英文作品。
这场工作坊,将在和(点击查看详情)了多名非虚构作者的国内知名出版机构"未读"线下书店UNBOX未有书店举行。
![]()
![]()
我还邀请了两位“未读”的编辑老师来做嘉宾,现场回答大家关于出版的问题。
小马,未读·文艺生活高级产品经理。资深外国文学图书编辑。从国企出版社到出版公司,做编辑已有十年。编辑出版过的书包括“库切文集”、《星际唱片》、《侥幸求生》等。
小李,未读·文艺生活工作室编辑,编辑过《玫瑰朝上:来自加沙的诗》《手上有毒的猫》等作品。
他们都参与了三明治与未读合作非虚构作品从选题到编辑的全部过程。
工作坊信息
地址:UNbox未有空间,北京市海淀区车公庄西路19号 国际传播科技文化园西门12D一层(地铁白石桥南站E口)
时间:10月25日周六,13:00-17:00
价格:399元人民币(包含一杯饮品和一份小食)
人数:15人左右
导师介绍
![]()
李梓新
出生于广东潮州,中英双语非虚构写作者
教育背景:本科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专业;2009年获世界银行奖学金,赴伦敦大学学院(UCL)攻读国际公共政策硕士;2023-2024年在英国东安格利亚大学(UEA)以优等学位毕业于创意非虚构(Creative Nonfiction)写作硕士课程
职业与创作经历:曾任职《21世纪经济报道》《东方早报》《外滩画报》记者、编辑;2011年创办“三明治”非虚构写作平台,专注推动非虚构创作与青少年写作教育;2020年在伦敦创办Story Leading Publishing,致力于东西方文学交流与出版;2024年创办英文文学杂志,聚焦全球新锐写作人才。目前已帮助十余位新人作者签约出版他们的第一本文学著作。
写作与研究方向:关注全球离散文学(尤其是东亚、东南亚声音),当前正进行潮汕主题非虚构写作,以个人家族史为线索,探讨潮汕文化的本土性与世界性,涉及食物、祭祀、宗族、语言、抽纱等主题;正在写作一本非虚构图书,结合传教士与潮汕抽纱的历史展开研究,即将由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
即刻报名
![]()
![]()
![]()
![]()
大师工作坊
虚构写作
非虚构写作
剧本创作
诗歌
里所诗歌工作坊
每日书
7月共写班(每月开展)
7月自由书写班(每月开展)
English Daily Writing(每季度开展)
点击查看更多
![]()
在地写作
写作生活节
点击查看更多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