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时候,看到类似截图里这样的问题,我总会下意识提醒自己:如果你没有办法100%缓解对方的焦虑,那么你最好就不要草率地回复对方……
事实上,临床上的很多操作虽然建立了很多标准,但最终就是:心理上过得去就行。
比如说我们看很多医疗剧,手术医生术前要刷手,一般刷完手就要把手举在胸前,因为大家默认胸前这片区域是相对无菌的,是的,默认相对无菌,但你说真的没有细菌吗?
至少不是完全没有……但心理上我们已经做了最大努力,同理,在B超检查中,你说可以100%避免所有风险吗?
不太可能,只能说避免绝大多数风险,但确实不是100%,那怎么办呢?
唯有尽力而为。
比如常见的妇科B超,我之前因为参与一个项目,所以在妇科B超室待过一周,通常,每次检查完,患者起来穿衣服的同时,老师会把医用隔离膜摘下来,然后用蘸了酒精的纱布擦一下探头(后来改用专门的消毒湿巾),放到探头支架上,等下一位患者进来,老师还会当着患者的面再进行一遍消毒,晾干之后再套上医用隔离膜。
整套过程已经形成了肌肉记忆,这里呈现了妇科B超常用的消毒保护方法:基础消毒+隔离保护,这种是用于日常使用过程中的消毒和保护,定期还会进行更高等级的消毒。
这里还有一个小误区,大家以为套的是避孕套,其实它是专门一类产品叫:医用隔离膜或者透声隔离膜。
简单来理解这类产品属于医疗检查器械的范畴,其标准要比避孕套更加严格,包括后面国家规定医疗机构必须要使用专门的医用隔离膜,继续使用避孕套视为违规操作。
但你说:即使更高标准了,就能达到100%预防了吗?
我觉得没人能打包票……只能说在兼顾效率,质量和安全的情况下尽力而为。
但现实当中,大家有时候想要的答案不是说你尽力了,而是你告诉我:这件事完全没有风险。
所以,这个问题我看过很多次了,却仍然不知道该怎么回答才好。
以上,供参考。
我是六层楼,我爱这个世界。
独家推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