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没吐,还挺好喝的!以前吃糖,现在闻见糖水都想吐,可这药喝着顺溜。”2025年4月14日,吉林到郑州的硬座车厢里,58岁的赵阿姨攥着布包,一路颠簸9小时后,坐在袁希福院长的诊室里,声音里带着藏不住的雀跃。谁能想到,这个能自己坐长途车、主动聊起“饭量大增”的老人,三个月前还卧床不起,连喝水都犯呕。
从“咳嗽”到“骨转移”:一场迟来的癌症警报
故事始于2024年12月。赵阿姨开始频繁咳嗽,起初以为是“天冷冻着了”,吃了半个月感冒药却不见好。拖到月底,她实在撑不住去当地医院检查——右下肺空洞、两肺炎症,进一步活检后,医生严肃告知:“右肺腺癌,伴骨转移。”
![]()
化疗无效、猛药伤身:两次打击让她卧床不起
医院建议化疗控制病情。第一次化疗后,赵阿姨的反应远超预期:剧烈呕吐、闻见饭菜味就干哕,短短半个月瘦了30多斤,最后连喝水都要扶着墙勉强咽。女儿急得四处打听,又带她找长春的中医馆,开了含蜈蚣、全虫的猛药,本想“以毒攻毒”,结果赵阿姨喝到第三副就头晕目眩,差点休克,身体更虚了。
“那时候她躺在床上,连翻身都要我帮忙,我半夜听着她咳嗽,急得直掉眼泪。”女儿回忆时红了眼眶。
转机:婆婆的“抗癌往事”指向郑州
走投无路的女儿,想起婆婆四年前确诊胰腺癌晚期的经历——当时医院断言“只剩几个月”,后来在郑州找袁希福院长吃中药,竟维持了4年。抱着最后一丝希望,2025年3月17日,女儿独自赶到郑州希福中医肿瘤医院。
![]()
“我妈现在下不来床,吐得厉害,连药都喝不下……”她把母亲的病情、治疗经过一股脑倒给袁院长。袁院长边翻病历边分析:“虫类药味大,她脾胃弱,先用温和的方子扶正气。”
28天后的硬座之旅:从“喝不下”到“抢着吃”
谁也没想到,仅仅28天后,赵阿姨竟自己坐了9小时硬座来到郑州。
“喝了一周药,我突然觉得饿!”她坐定就急着分享,“以前闻见饭味就吐,现在看见馒头、粥都想吃,昨儿称体重,胖了6斤!还能擦地、收拾屋子,昨晚坐车都没觉得累。”说着,她拍拍自己的脸:“您瞧,气色是不是好多了?”袁院长笑着点头:“能吃能睡,这就是好兆头。”
![]()
从卧床难起到主动求治,从闻药色变到夸“药好喝”,赵阿姨的变化没有“奇迹”标签,只有中药调理的“润物细无声”——袁院长调整药方,去掉峻猛的虫类药,改用温和扶正的药材,慢慢帮她恢复脾胃功能。
![]()
如今,赵阿姨已能自己做饭、打扫,偶尔还和老姐妹通电话聊家常。她说:“以前总觉得得躺着等,现在才明白,好好吃饭、好好吃药,日子就有奔头。”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