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国民党部队体系中,一直以黄埔系为尊,其他地方派系出身的将领往往饱受打压,然而对于萧之楚来说,他的成长经历却和这一规律相违背。这位出身直鲁联军、在西北系部队中辗转的将领,最终能获得老蒋信任,甚至跻身于土木系之中,足够看出其不俗之处。而土木系的首领陈诚曾经这样评价他:“萧之楚为人忠诚而不愚”。这一评价实际上就是他最终能走进老蒋麾下将领圈子的关键所在了。
![]()
危局之中显身手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越是在艰难困局之中,愈能看出一名将领的成色如何。对于萧之楚来说,他被老蒋所看重,恰恰是因为1929年方振武因反蒋失败造成的部队动荡。
彼时,方振武将军因为不满蒋介石的种种作为而带领部队开始反蒋。然而,此时的蒋介石已经根深蒂固,不是一两支部队所能够动摇的。方振武将军因此遭到软禁,而其麾下第44师、第 45 师也陷入了混乱。
![]()
正所谓军不可一日无将,在部队动荡,人心飘摇之际,萧之楚主动站了出来,他不仅让自己所属部队不动如山,而且积极主动收拢其他溃散的友军部队。对于当时的老蒋来说,方振武将军麾下部队此时已经超出自己控制范围,他一方面担心这部分部队成为流寇,而更担心这部分部队转变阵营。
![]()
在这关键时期,萧之楚主动站了出来挽救危局。他迅速吸纳原第45师残部,将部队扩编为4旅11团、兵力高达2.6万人的精锐之师,规模堪比一个军,这让老蒋对他刮目相看。一般印象中,地方杂牌将领往往意志不够坚定,但是此时萧之楚所表现出来的能力和气度,也让他开始成为老蒋重点关注的将领之一。
![]()
英雄本色
萧之楚收纳残部之后,实力大涨,因此也成为当时国民党部队中少有的精壮力量,于是也开始频繁走上战争前线。从长城抗战到淞沪会战,再到武汉大会战,萧之楚带领部队辗转沙场,都做出了亮眼的表现。尤其是在后来的第三次长沙会战中,萧之楚在薛岳的指挥下在幕阜山一带出色的完成了任务,即使是平时眼界颇高的薛伯陵也对其颇为认可。
![]()
在抗战时期,国民党部队内部实际上已经形成了两大军事体系,一方面是以黄埔总教官何应钦为首的军事派系,而另一方面就是以陈诚为核心的土木系。在老蒋的刻意扶持之下,土木系发展迅猛,后来居上,隐隐约约已成为国民党军队中最强大的军事派系。
萧之楚虽然出身于地方,并不是黄埔系将领,但是他也知道,要想在将领圈子中站得稳,仅靠自己单打独斗是不可能的,于是必须要找到一棵大树傍身。
![]()
想来想去,萧之楚还是决定投身于陈诚麾下。不过萧之楚有自己的一番考量,他虽投身于土木系,但却不过分依靠派系的力量,这也使得他虽然站队陈诚,但是在何应钦那里却受到较小的波及。
![]()
萧之楚知道自己并不是黄埔系出身,所以在为人处世中也低调谦让。在抗战时期,他曾经兼任两军军长,但是长达10个月未得到晋升拔擢。尽管有人为其鸣不平,但是萧之楚却依然选择服从大局,并没有怨声载道,萧之楚的这一心性让陈诚甚至是蒋介石都颇为赞赏。
![]()
更为难得的是,萧之楚后来还推荐了麾下的黄百韬等人前去深造,而黄百韬后来之所以会成为第七兵团司令,也和萧之楚等人的信任推荐是离不开的,这在一定程度上来说,萧之楚也可以称得上是黄百韬的初代伯乐了。
![]()
等到抗战结束之后,萧之楚已经升任第七绥靖区司令长官,而其麾下旧部黄百韬、丁治磐等人,已经成为了完全可以独当一面的将领。但是,这也意味着萧之初在国民党部队中的使命基本上已经完成了。长江后浪推前浪,此后萧之楚在一系列战事中也基本上没有什么太多表现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