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4月的开封,古巷里飘着牡丹香。王师傅攥着女儿的手,跟着人群逛完清明上河园——这是他第4次参加“希福中医抗癌明星交流会”,和13年前那个连饭都吃不下的自己比,如今的他腰板挺直,面色红润,完全看不出是曾被判“高危”的肠癌患者。
一切始于2011年12月的清晨。王师傅蹲厕所时发现大便带血,一开始以为是痔疮犯了,擦了药膏却没好转。拖了半个月,血越便越多,还夹杂着黏液,他才慌慌张张去了医院。
![]()
肠镜结果像把刀:直肠腺癌,肿瘤已经长到肠壁深层。30多岁的他懵了——上有老下有小,怎么就得了癌症?没敢耽误,他立刻在河科大一附院做了手术,切除了病变肠段。本以为熬过手术就没事,没想到化疗才是噩梦的开始:做了5次后,他开始持续腹泻,一天跑七八次厕所,脱水到站都站不稳;勉强做完第6次,居然吐了血。“我当时就想,是不是复发了?命要没了?”他回忆,化疗后体重从170斤掉到138斤,脸色灰得像张纸,连女儿的照片都不敢多看。
病友群里的一句话点醒了他:“光做西医不够,得调身子。”2012年10月17日,王师傅攥着病友给的地址,找到郑州希福中医肿瘤医院的袁希福院长。
![]()
初诊时他浑身没劲,坐在椅子上都要扶着桌子。袁院长搭脉看舌苔后,开了健脾止泻的中药方:“先调化疗的副作用,慢慢补元气。”服药2个月,奇迹悄悄发生:腹泻从一天七八次减到一两次,大便终于成形;再复诊时,袁院长说他“面色透亮了,说话有底气”。又调了半年药,他的体重涨回150斤,能帮着家里搬米扛面,甚至偷偷去公园跑了半圈。
![]()
2014年底,王师傅去医院复查:CT没摸到病灶,肠镜显示肠道光滑,肿瘤抗原指标全正常。医生笑着说:“恢复得比预想的好,回去上班吧。”
他回到了原来的岗位,每天朝九晚五;第二年,女儿出生,他抱着孩子站在阳台,眼泪差点掉下来——“我以为自己看不到这一天了。”之后的10年,他每年都找袁院长调方,中药成了“家里的常备药”。
2024年4月,他带着女儿来开封参加交流会。会上有人问他“抗癌秘诀”,他挠着头笑:“哪有什么秘诀?就是西医切干净,中医调身子,双保险罢了。”逛古城时,女儿举着糖葫芦跑在前面,他跟在后面追,阳光照在脸上,连皱纹里都是暖的。
![]()
从2011年的绝望,到2012年的尝试,再到2024年的从容,王师傅的13年抗癌路,没有“逆袭”的戏剧感,只有“稳扎稳打”的实在:稳扎在西医的规范治疗里,打实在中医的慢慢调理中。他说:“我不懂什么医学原理,就知道现在能吃能睡能陪女儿,这就够了。”
傍晚的开封城,华灯初上。王师傅牵着女儿的手,往酒店走——身后是13年的风雨,身前是平平淡淡的幸福。对他来说,这就是抗癌最动人的结局。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