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江·江东文艺
——由江东新区文联协办
![]()
巧思润课堂 妙趣生语文
一位新手教师的
语文课“破茧”手记
■河源江东新区城东学校 李晴
初春的晨光斜斜洒进教室,我望着讲台下低头翻动课本的学生,满心期待着今后的教学能点燃学生对语文的热情。然而,实际情况却如同冷水浇头,在教授《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这篇古文时,学生的反应并未如预期般积极,只见课堂上一些学生显得精神不振,甚至有极个别的同学似乎陷入了沉睡之中。彼时,我顿悟:语文课堂的“枯燥”并非源于教材,而是教学方法的桎梏。
那个夜晚,我构思了许多创新策略,最终选定通过制作短视频,将名人的朗诵音频与《论语》中蕴含的生活智慧相结合,以新颖的形式呈现。不出所料,当学生的朗诵声从多媒体设备里流淌而出时,我分明看见那些爱打瞌睡的小伙子猛地直起了腰。我们细致解析了“莫春者,春服既成”的节奏。这时,一位女同学提问:“老师,‘冠者五六人’的断句是否如同心跳的节律?”这一出乎意料的发现激发了全班同学的兴奋之情。随后,我们尝试以饶舌的韵律朗读,当传统的词汇与电子鼓声相遇,连原本对文言文避之唯恐不及的张同学都笑道:“原来,孔子弟子也热衷于茶话会。”的确如此,一旦传统元素与现代理念相交织,那些繁复而略显枯燥的文字背后,我看见了语文教学领域无尽的潜力与机遇。
真正点燃课堂热情的,是《雷雨》这一教学案例。在《雷雨》课本剧演出中,我将周朴园的书房“移”至教室,课桌连接成回廊,废纸充当合同,笔杆模拟烟支,窗帘幻化为丝绒帘幕……这一刻,教室变身剧场,讲台变身为舞台,课本则成为上演的剧本。当腼腆的数学科代表佩戴金丝眼镜扮演周萍,而那位常绘漫画的女同学以颤抖的手指毁掉侍萍的照片时,课本中沉睡了三十余年的角色瞬间变得生动起来。尤其在陈同学演绎的繁漪角色中,她将周朴园催促服药的情境创新为现代职场中的PUA元素,使得三十年来积累的病历记录转化为手机短信形式。这一改编让原本的对话转变成了一幕幕生动的现代生活场景。学生们在笑声中突然陷入了沉默,他们深刻体会到了封建家庭与现代社会精神压力之间的微妙共鸣,以及传统束缚与当代自由意识之间的深层冲突。“老师,当周冲向四凤讲解《玩偶之家》时,是否让人联想到我们在向好友推荐动漫的情景?”……课后紧随我探讨的学生,在走廊形成了奔腾的溪流。
最令我惊叹的是小林在周朴园角色上的精彩演绎,他通过分镜脚本对周朴园的内心独白进行了新颖的解读——那些看似随意的涂鸦,实则蕴含着对人性深刻而细腻的理解。平时乖巧的电教管理委员小凌主动饰演鲁大海,登台便引起学生轰动。两人精准再现经典台词,将周朴园的阴险刻画得入木三分,尽显对角色的深度理解与“角色沉浸”效应。下课后,饰演周朴园的小林面带羞涩地向我提问:“老师,虽然周朴园令人憎恶,但他是否也是旧社会的牺牲品呢?”在那一刻,文本的“中心思想”不再是一成不变的教条,而成为了少年内心滋生的蔓藤。
最好的课堂并非预先编写的脚本,而是由师生合著的篇章。当知识在思维的碰撞中迸溅星火,那些曾被视作枯燥的字句,终将在年轻的生命里生长出意想不到的枝桠。这或许就是教育的魅力所在——我们所播下的每一颗种子,都有可能在某个心灵的土壤中孕育出独特而绚烂的花朵。
![]()
停止指责 耐心倾听
■河源江东新区园区小学 杨萍
入职的第一年,便遇到了“传说”中的“难搞”学生转来我们学校,据说他曾是校园里边的“风云人物”,时常打架闹事,就连以前学校的老师校长也不放在眼里。我心想,这么目中无人的学生,我该怎么办,难道要放任不管吗?但这不是我想要的,我倒是很想看看这学生到底有多调皮。
开学没几天,便可发现他确实如“传说”中的那样,总爱惹出一些事来。同学和他斗嘴,他上来就给人家一个拳头,加上他长得比较高大,受欺负的同学只能哭着来告状。看到这一情形,我火冒三丈,一来就大声指责:“你为什么要打他,有什么事情不可以好好解决吗?一定要用打架来处理?”然而这并没有一点用处,反而他的情绪比我还激动,还一直冲我吼:“来啊,打架啊。”
我心想,这样下去不行,首先我要冷静下来,耐心劝他,让他慢慢冷静。我先把他叫到办公室,等他稍微冷静一点,便问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他愿意和我讲清楚,还主动承认错误:打架确实是他的不对,但是那位同学说的话也很难听,还说到了他妈妈怎么样,一听到就很生气,想打那位同学。
我耐心地听他慢慢讲,我想了解了他的想法和他的性格,才能因材施教,运用相应的方法去引导他走向正道。他也愿意把自己心中的不爽说出来,我没有像先前那样继续责怪他。其实大道理他都懂,甚至他比一些同学还要成熟,什么事情该做,什么事情不该做,他也都知道。但是为什么他还会随便就举起大拳头打架呢?
从他和我倾诉的话语中,我获取了几个重要信息:第一,他很爱他的妈妈;第二,他激动起来什么话都听不进去,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既然他很爱自己的妈妈,那说明他是个懂得感恩的孩子,最起码妈妈的话他还是会听的。那我可以从他妈妈那里了解他的性格,以及他以前各方面的情况。
通过与他妈妈沟通,我发现他是非常听妈妈话的孩子,也体谅妈妈的辛苦,会给妈妈按摩,帮忙做家务。这么听妈妈话的孩子,能坏到哪里去呢?此后,我经常和他像朋友一样聊天,他也会和我说他以前的经历。他曾告诉我,以前的他学习也是很棒的,还曾经是班干部,后来因为好玩被老师罚站厕所,还罚扫厕所等,久而久之,就啥都不怕,越被罚就越和老师对着干,打架吵闹、上课开小差、不完成作业,什么都敢做。
耐心倾听过后,我也会慢慢引导他,先让他放宽心:“你放心,杨老师绝对不会像你以前的老师那样去罚你们,而且罚学生不是我想做的事情,就算罚我也会视情况而定,绝对不会伤害你们的自尊心,老师会尊重你们,你们心里有什么不爽的,或者有什么不同的看法,都可以和老师沟通。但是老师更想说的是,你这样和老师对着干的话,可能吃亏的反而是你自己哦,你想想,你很爱你妈妈,那妈妈愿意看到自己的孩子这样做吗?做妈妈的当然希望自己有个爱学习、遵守纪律的好孩子呀,而且好好学习,将来成为一个有能力、对社会有用的人,那时就可以为妈妈遮风挡雨,妈妈也不用那么辛苦工作了,那你妈妈肯定为你感到骄傲、自豪呀!”
我与他妈妈之间时常沟通,也会和他聊天互动,慢慢地引导他。一个学期后,我发现他改变了很多,现在的他已经能够自觉主动地完成作业了,曾经的他打架是家常便饭,而现在的他很少举起自己的拳头了,已经慢慢学会了控制自己的情绪,学习上他也愿意去努力,虽然基础比较差,但他会主动去请教老师和同学,和同学相处得也很融洽。
作为一名教师,我不会放弃任何一名学生,我愿意引领他们奔赴在精彩的成长之路上。
![]()
我的支教回忆
■河源江东新区崇明实验学校 李刚
如梦的童年时期,我的心里有一个梦想,长大了要当一名老师,站在讲台上,把自己学到的知识传授给那些期待学知识的孩子。这个梦想一直在我的心里发芽、成长,我期待着梦想花开的时节。四年的大学生活转瞬即逝,我面临着人生的抉择。在毕业前夕,家人开始为了我的就业操心,我当然也喜欢大城市的生活,但有一种期待和无奈的眼神时常浮现在我的脑海中,这对我来说是一种执念,我想到最需要我的地方去,于是我毅然决然地报名参加了学校的支教计划。
记得那年的八月,长江的客轮载着我的梦想,也载着我对梦想的执着,来到了三峡江边的一个偏远的小镇,后来,又坐了一个多小时面包车,翻过两座山,来到了一个小村庄。山上披满了绿色,天蓝蓝的,从山顶往山脚望去,还能隐约看见长江的波光粼粼,山坳间的田间偶尔有几个村民劳作,仿佛置身于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长时间的城市生活,看到这美丽的山野风光,心情是真的不错。但我快乐的心情延续得并不长,走进那所学校,我的心情开始变得沉重,这哪是学校啊?不大的操场上黄泥土飞扬,是学生们肆意玩闹的杰作,两层的石板房教室,教室中老旧的长条桌椅眼看就要散了,吱吱呀呀的声音仿佛在诉说着它的历史。看着教室里沾染灰尘的孩子们,我的眼睛不由自主地泛红了。
这是一个交通极不便利的小山村,教育相当落后,学校除了我和另外的两位支教老师,还有三位当地的“业余”老师。我们的到来,让家长和孩子们兴奋不已,看到他们纯朴和期待的眼神,我决心要把山里的孩子们教育好,为他们走出大山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长时间的接触后,我爱上了这些可爱的孩子。我在教他们课本知识的同时,还告诉他们山外的社会见闻,孩子也渐渐地喜欢和我聊天,同时他们也教会我如何摘香椿,如何做玉米面,如何去分辨田间地头的各种野味。
在这群孩子里,有不少是留守儿童,从小和父母分别是他们不得不面对的现实,也是他们习以为常的现实。他们最常问的就是:
“老师,您知道广东在哪吗?我妈妈说等我长大点就带我去那边读书。”
“老师,您说我读书有用吗?”
“老师,我想读书,我要走出大山。”
“老师,外面的世界精彩吗?我想去看看。”
面对孩子们眨巴着眼睛问出的问题,我总是微笑着回答:“这个世界很大,需要你们用智慧的眼光去探寻,需要你们踏着父辈的足迹去丈量,孩子们,努力学习吧!用自己的双手打开独属于你们的大门。”
我在那个山区支教了三年,那里虽然落后,但淳朴,我忘不了那些天真可爱的孩子,忘不了他们对知识渴望的眼神。我希望这些孩子长大后也像我一样,喜欢老师这个职业,把爱也奉献给山里的孩子们。
![]()
![]()
来源:河源江东发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