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十一年(1141年)三月,宋军击退了完颜宗弼组织的最后一次大规模攻打南宋的攻势(柘皋之战),继而开启与金国的媾和(绍兴和议)。四月,宋高宗赵构用明升暗降的方式,授予韩世忠、张俊枢密使、岳飞枢密副使,变相地削夺了韩世忠、张俊、岳飞三大驻外将领的兵权,将韩、张、岳三部兵马直接编入南宋中央禁军战斗序列,加上此前整编的刘光世所部淮西军,赵构兵不血刃地完成了南宋版本的“杯酒释兵权”行动,彻底掌控了南宋所有的军事力量。
然而凡事有例外,虽然赵构沿袭北宋重文轻武、以文治武的国策,但是在遥远的川陕地区,由于地处前线又远离南宋核心统治区临安(今浙江杭州),以其特殊的地缘环境,造就了一支独立性非常高、战斗力非常强的军事力量,他们就是南宋唯一的“军阀”吴家军,也是捍卫南宋西大门80多年的军事家族,今天就来聊一聊吴家军的故事。
![]()
吴家军的创始人为抗金名将吴玠,吴玠崛起于南宋初年,当时金军大举攻入陕西,计划从陕西攻入四川,再从四川顺流东下灭亡南宋。吴玠在陕西战场多次击败金军,并在和尚原、饶凤关、仙人关三大战役中重挫金军,将战线牢牢地稳定在秦岭沿线,彻底粉碎金军攻略四川的野心。而后,长期镇守川陕,并多次策应岳飞北伐行动,取得不小的成效。绍兴九年(1139年),吴玠病逝于仙人关,时年47岁。
吴玠死后,其弟弟吴璘接管吴玠旧部,继续镇守川陕。赵构提拔吴璘为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承认了吴璘对川陕的主导权。绍兴十年(1140年)五月,金国大举攻打南宋,吴璘亦趁机北伐策应中原战场上的宋军,吴璘一度围攻金军在陕西的重镇凤翔,迫使金国抽调部分中原战场上的金军驰援陕西,战后,赵构加授吴璘镇西军节度使、侍卫步军都虞侯等职。绍兴和议后,吴璘一如既往地治军训兵,保持对金国的警戒,以至金人二十年不敢谋取川陕。
![]()
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七月,金主完颜亮大举伐宋,金国西路元帅徒单合喜率军三万,自凤翔经大散关(今陕西宝鸡西南)进攻四川,赵构以吴璘为四川宣抚使节制川陕诸路军民抗击金军,至隆兴二年(1164年),吴璘率部与金军拉锯三年,金人终究不能进入四川一步。乾道三年(1167年)六月,吴璘去世,享年66岁。
吴璘死后,吴玠的长子吴拱承袭了利州路安抚使、兴元府知府、驻札御前诸军都统制等职,成为吴家军新的领袖,吴拱严格遵从父亲、叔父的嘱托,忠诚勤勉,为南宋守好西大门。彼时,宋金之间并未战事,吴拱则大力兴修水利,积蓄军粮,时刻准备北伐事宜。
“尽修六堰,浚大小渠六十五里,凡溉南郑、褒城田二十三万三千亩有奇。诏奖谕(吴)拱”。
![]()
淳熙三年(1176年),宋廷调吴拱入行在临安担任侍卫马军都指挥使,试图收回吴家军的兵权。但由于吴家在川陕的威望,非他人可以代替,吴拱被解职后,宋廷派到川陕的将领根本指挥不动吴家军,宋廷只得重新任命吴拱的侄子、吴璘之孙吴曦担任兴州知州、利西路安抚使,统率吴家军,吴曦成为吴家军新的领袖。
由于此前朝廷削夺吴拱兵权的往事,吴曦对南宋朝廷的忠诚度大大降低,于是吴曦暗中积蓄力量准备脱离南宋“单干”。开禧二年(1206年),宰相韩侂胄主持北伐,宋军主力大量在江淮与金军鏖战。吴曦趁机与金国秘密接触。开禧三年(1207年)正月,吴曦以割让阶、成、和、凤四州为代价,得到了金国的支持和承认。正月十八日,吴曦在兴州(今陕西略阳)称蜀王,正式脱离南宋。
吴曦称王事件使其陷入众叛亲离的境地,兴州合江仓官杨巨源以及大量忠于南宋不愿降金的宋军将领,于二月二十八日晚,组织70多名勇士杀入吴曦的王府,诛杀吴曦以及吴曦的叔父吴柄、弟弟吴晫、堂弟吴晛等亲信,并将吴曦的首级送到临安,吴曦之乱遂平。吴曦被杀后,宋宁宗下诏将吴璘的子孙都被迁出蜀地,并彻底肢解了吴家军,称雄川陕80余年的吴家军就此退出历史舞台。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