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湖州日报)
转自:湖州日报
记者 范国锋 通讯员 张振球
本报讯 “妈妈快点,今天‘四点半课堂’要做‘会跳舞的盐’实验,我想当第一个帮老师摆材料的小助手。”近日,下午放学后,家住长兴县画溪街道柏家浜社区的8岁女孩李小晴催促母亲快点出发。
这个让孩子如此喜欢的“四点半课堂”,蕴藏着柏家浜社区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贴心关爱。据介绍,地处城乡接合部和工业园区的柏家浜社区,外来务工人员众多,他们的孩子也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群体。“孩子放学没人管、亲子陪伴少”成了普遍的“心头病”。
“不能让孩子们感到孤独。”2020年,该社区组建了“帮百家”关爱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志愿服务队,并由当初的几个人发展到目前的200多人。“我们做的不是额外的事,而是把外来务工人员的心事当成家事,让孩子们在这里找到快乐,家长们找到安心。”柏家浜社区居委会副主任沈水妹说。
针对外来务工人员的需求,建立了“四点半课堂”:周一至周五16:30至18:00,依托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为孩子们提供免费课后托管,不仅有退休教师悉心辅导作业,还开设手工、绘画、科学实验等趣味课程。而“亲子共成长营”,每周六上午举办“亲子手工”“春日植树”“家庭运动会”等各类丰富多彩的活动。当“企业小体验官”,则是每季度组织孩子们走进企业,了解父母工作的环境与内容。
张磊是一名外来务工人员,他10岁的孩子性格内向,平时喜欢躲在自己房间拼乐高。对此,服务队为孩子量身定制了“科技陪伴计划”:让他担任小老师,教小朋友拼装乐高机器人;参观辖区企业的科技展厅,让他与工程师面对面交流;鼓励他参加学校的科技社团等。3个月后,孩子变得活泼开朗,自信心增强了。
细致入微的关爱让外来务工人员体会到了来自第二故乡的温情。“我把家安在了柏家浜社区,现在既能安心工作,又能安心生活。”张磊说出了大部分外来务工人员的心声。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