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着历史学古诗,今天看的篇章为《望阙台》。
明朝边疆有两个大敌,一个被称为南倭,另一个被称为北虏。上一篇的作者于谦,就是抗击北虏的名臣。
倭寇的活动范围从山东延伸到广东,戚继光追着敌人,一路从山东打到广东。这首《望阙台》,就是他担任福建总督时写的。戚继光到福建之后,在福清县驻军,福清县有一座瑞岩山,戚继光经常到那里登高望远,就修了一座高台,取名为望阙台。所谓阙,就是宫阙,代指皇帝,这首诗抒发的也是忠君爱国的心情:
十年驱驰海色寒,孤臣于此望宸銮。
繁霜尽是心头血,洒向千峰秋叶丹。
“驱驰”,指的是策马奔跑,引申为奔走效力。
“孤臣”,本意是不受重视的远臣。但是,在这首诗里,“孤臣”代指的是戚继光本人,是一种谦称,同时也表达诗人远离皇帝,内心孤独无助的心情。
“宸”是北辰,也就是北极星所在的地方,引申为皇帝的住所。“銮”是皇帝车驾上的铃铛,也代指皇帝。
![]()
这首诗的意思是:
在大海的寒波中,我同倭寇周旋已有整整十年,如今,我站在望阙台上,遥望着京城宫殿。
这满天的寒霜犹如我心头的鲜血,洒在千山万岭的秋叶之上,让秋叶殷红如丹。
前两句写望阙台的原因,后两句写望见的内容。
“十年驱驰海色寒,孤臣于此望宸銮”。大海泛着寒光,让人觉得寒冷,觉得畏惧。十年来如此不易,格外渴望来自皇帝的支持。
“繁霜尽是心头血,洒向千峰秋叶丹”。回望京师,京师固然看不见,但却看到了满山的红叶。浓重的秋霜都是我心头的鲜血,是我的心血洒向了千山万壑,才让这秋叶变得殷红如丹。满山红叶,象征着诗人的一片赤诚之心。
我们是一个崇尚儒将的国度,武将写诗填词不是附庸风雅,而是体现他们的精神追求。一个会舞枪弄棒的人,如果没有精神追求,可能只是街头的无赖,但是一个有着崇高精神追求的勇士,却能成长为保家卫国的将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