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高尔基曾言:“快乐,是一生中最伟大的事。”
人活一世,都希望顺风顺水,活一天,就开心一天,潇洒一天。
可是,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遇到的人,不都是相处舒服,经过的事,也不都是称心如意。
读过这三首诗,方幡然悔悟:
真正活得快乐的人,一辈子做到“三不露”,越不露越有福!
![]()
01
财不露白:守得住富贵
吉凶祸福有来由,但要深知不要忧。
只见火光烧润屋,不闻风浪覆虚舟。
名为公器无多取,利是身灾合少求。
虽异匏瓜难不食,大都食足早宜休。
——白居易《感兴二首》
西汉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第六十九》中曰:“千金之子,不死於市。此非空言也。”
自古财帛动人心。面对财富利益的诱惑,人之初的善良早被抛到九霄云外。
真正的人间清醒都深知,过于显露财富,往往会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白居易晚年官至太子少傅,却始终过着简朴生活。
他深知"财不露白"的真谛,在《达哉乐天行》中自述:"先卖南坊十亩园,次卖东郭五顷田。"
将家产尽数散去,济困扶危,终得善终。
白居易的智慧在于:富贵时不忘修德,得势时谨守本分。火光总先烧华屋,风浪难覆空舟行。
财帛动人心的道理,自古皆然。
真正清醒的富人,都懂得深藏不露。
《道德经》有云,光而不耀。
时时保持低调谨慎,谦卑豁达的态度,苦而自知,喜时不显,钱财方可守得住。
过于显露自己的富有,会招来别人的争议,锋芒毕露,必定会成为众矢之的。
02
智不露全:藏得住锋芒
且恁偎红倚翠,风流事,平生畅。
青春都一饷。
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柳永《鹤冲天》
《格言联壁》中说:“有智慧者,才情决然不露。”
年少时的我们可能崇尚示人以强,做出头的“椽子”。
可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不懂韬光养晦,只会让自己身陷困境。
藏锋不露,声名不显,懂得收敛自己,才是处世的智慧。
公元1024年,柳永第四次去汴京赴考。
仁宗留意儒雅,而柳永好为淫冶讴歌之曲,传播四方,尝有《鹤冲天》词云:“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及皇帝临轩放榜,特落之,曰:“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
宋仁宗故意将其黜落,于是柳永便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而长期地流连于坊曲之间。
《菜根谭》有言:“成大事者,聪明不露,才华不逞。”
越是有才华的人,越不会逢人便炫耀,而是在必要的时刻把才能施展出来。平日里藏得住,关键时刻便能发得了力。
俗话说:“大智若愚”。
真正有智慧的人,不会处处张扬自己的有智慧,而是韬光养晦、精益求精,平心静气地过好自己的生活。
03
言不露形:修得了心境
《周易》说:“吉人之辞寡,躁人之辞多。”
话多不如话少,话少不如话好。
只有少说,多做事才会避免祸从口出。
陶渊明辞官归隐后,门前冷落,他却安之若素。
在《五柳先生传》中自述:"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这份沉默不是孤傲,而是洞明世事后的选择。
陶渊明的处世之道: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真正的修养,在于懂得何时开口,何时静默。
言多必失,沉默是金——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
《论语》中有云:“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喜时之言多失信,怒时之言多失礼。
话多时,无意间就会暴露缺点,还会因自己一时的喜怒,说出的话有所不妥。
少言多听,于外人来说是一种谦卑和低调;对自己来说,亦是内心的安静和丰富。
这是一个过度展示自己的喧嚣世界,少言行事,才是真正的人间清醒。
04
今日寄诗
今日寄诗一句:
藏巧于拙,用晦而明,寓清于浊,以屈为伸。——陈继儒《小窗幽记》
真正的处世智慧,不在于显露多少,而在于收敛几分。
财不露白,方能守得家业;
智不露全,方可保全自身;
言不露形,才能修养心性。
愿你我在余生:藏得住富贵,守得住才华,修得了静气。
在这喧嚣的人世间,活出一份从容,修得一身安然。
*素材综合来源于网络。编辑:霄风。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