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3日,半导体巨头闻泰科技(600745.SH)股价一字跌停,市值单日蒸发超50亿元。这场暴跌的导火索,是其核心子公司安世半导体遭遇荷兰政府与法院的双重管控,导致闻泰科技对这家全球功率芯片龙头“暂时失去控制权”。当海外政治风险撞上80%国内产能的“安全垫”,这家从消费电子代工跃迁至半导体的巨头,正面临一场关乎生死存亡的压力测试。
安世“失控”:千亿收购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安世半导体是闻泰科技2019年斥资268亿元收购的“明珠”。作为全球分立与功率芯片IDM龙头,安世拥有1.6万种产品料号,年产能超千亿颗,客户涵盖苹果、特斯拉、华为等巨头。这场收购曾被视为中国半导体产业“蛇吞象”的经典案例,让闻泰科技从手机ODM代工厂一跃成为全球半导体IDM巨头。
然而,荷兰政府近期以“国家安全”为由,对安世在荷业务启动审查,法院更直接冻结其部分股权,导致闻泰科技无法正常行使控股股东权利。这一“黑天鹅”事件暴露出跨国并购的致命风险——即便资产已纳入囊中,地缘政治仍可能随时掐断控制权。
![]()
80%国内产能:闻泰的“安全绳”还是“紧箍咒”?
面对海外管控,闻泰科技迅速抛出“定心丸”:公司近80%半导体业务产能位于国内,当前首要任务是确保中国大陆供应链稳定。这一数据背后,是闻泰科技收购后加速产能转移的战略布局——通过将封测、制造等环节向国内迁移,构建“海外设计+国内生产”的闭环。
从财务数据看,这一布局已初见成效。2024年,半导体业务为闻泰科技贡献147.15亿元营收、22.97亿元净利润,成为公司利润的“压舱石”。更关键的是,国内供应链的韧性正在显现:安世技术实力与客户关系未受影响,客户甚至表示“若需切换至国内供应链销售,将全力配合”。这意味闻泰科技或能通过“去荷兰化”生产,对冲海外管控风险。
从代工到IDM:战略跃迁的“双刃剑”
闻泰科技的转型曾被市场视为“教科书级操作”——通过收购安世,从低毛利的手机代工(ODM)切入高毛利的半导体IDM赛道。2024年半导体业务毛利率达35%,远超代工业务的12%。但此次危机也暴露出IDM模式的隐忧:相比Fabless(无晶圆厂)模式,IDM需要同时承担设计、制造、封测的重资产投入,一旦地缘政治冲击制造环节,整个链条可能瘫痪。
不过,危机中亦藏机遇。若闻泰科技能借此推动安世技术、客户与国内产能的深度绑定,或能加速从“全球供应链一环”向“自主可控IDM”转型。毕竟,在半导体国产化浪潮下,拥有国内完整产能的IDM企业,正成为稀缺标的。
文末结语
安世“失控”事件为所有跨国并购的中国企业敲响警钟——技术可以买来,但控制权可能随时被夺走。闻泰科技的幸运在于,80%国内产能为其争取了战略缓冲期。这场危机最终是压垮骆驼的稻草,还是催生新生态的催化剂?答案取决于其能否将“中国供应链闭环”从应急方案转化为长期竞争力。在半导体博弈进入深水区的当下,闻泰科技的抉择,或将重塑中国IDM企业的生存法则。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