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84年,江南(作家刘宜良),曾经在《蒋经国传》中写下这样一句话:“吴石在台湾的特工工作,遍及东南长官公署、保安司令部和空军部队”。
可以说简直如惊雷破空,短短一句话,立马揭开了国民党政权败退台湾初期最隐秘的情报战往事。
谁也没有想到,吴石,这位身居国防部参谋次长高位的陆军中将,竟然在孤岛上编织出一张纵横军政体系的情报大网,其覆盖之广、渗透之深,简直令人叹为观止。
1949年8月,吴石告别大陆赴台履职,当时老蒋并不知道,他所倚重的这员儒将,不仅行李箱里装着任命状,其实更有一份沉甸甸的使命。
吴石,福建省福州市仓山区螺洲镇人,出身寒儒家庭。
![]()
当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时,年仅17岁的他毅然加入福建北伐学生军,赴南京参与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的典礼,并担任警戒任务,期间表现出大义凛然的铮铮铁骨。
后来,吴石先后就读于武昌第二预备军官学校和保定军校第三期,与白崇禧、张治中同窗,并以“军校状元”的优异成绩毕业 。
1929年,他东渡日本留学,在炮兵学校和陆军大学深造,毕业成绩依旧名列前茅,并且因“能文能武、能诗能画”等十二项才艺被誉为“十二能人”
那么,作为国民党军界少有的“文武全才”,并且在抗战中屡立战功,吴石自然深得蒋介石的信任与器重 。
但令老蒋没想到的是,看不惯国民党腐败的吴石,其实早就在何遂的引荐下与中共建立了联系,并且为我党提供了许多重要情报,为解放战争的胜利立下赫赫战。
![]()
其实当蒋介石亲自点将吴石任命其为国防部参谋次长时,我党也建议让他考虑去解放区,但吴石为了进一步获取情报,毅然放弃了安全归队的机会,选择成为插入敌人心脏的一把利刃。
然而,彼时的台湾正处在白色恐怖的笼罩下,保密局的特务网络已开始严密监控军政要员,吴石此去也是凶多吉少。
不过,吴石的潜伏优势在于他可挑剔的身份掩护,再加上老蒋也非常器重,所以他可以顺利打开通往国民党军事核心的大门,使其能够自由出入国防部各部门,查阅绝密档案。
其实更关键的是,吴石清廉自守的品性成为最好的“保护色”——与那些巧取豪夺的国民党高官不同,他虽然身为中将,但两袖清风,因此,很多事也不可能怀疑到他头上。
那么,江南书中所言的“遍及各地”到底指什么?
![]()
首先体现在对军事核心部门的深度渗透。
在东南长官公署,吴石利用协调陆海空三军防务的职权,将台湾战区战略防御图精准复刻;在保安司令部,他通过老部下建立的秘密联络点,获取了全台军警布防与户籍监控的核心数据;在空军部队,他策反的技术军官定期提供机场分布、机群配置及燃料储备等关键情报。
最终,这些情报经他亲自甄别整理,形成体系化的战略资料,其中仅缩微胶卷就包含舟山群岛与金门的海防阵地详图、台湾海峡海流资料等数十份绝密文件,绝对令人震惊。
其次,吴石为了情报网络的高效运转,也专心构建精密的组织架构。
据悉,当吴石抵达台湾后,迅速组建“东海情报小组”。
当时他以副官聂曦上校为直接助手,负责情报的初步筛选与传递;联络“联勤总部第四兵站总监”陈宝仓中将,利用其掌管后勤补给的便利,监控军队调动与物资储备;甚至与女交通员朱枫建立专线联系,由此构建起完整的传递情报链条。
最后,吴石还特意培养了一批潜伏在中下级军官中的情报员。
![]()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吴石还推动“阵前起义”动员工作。
当他看到国民党军士气低落的时候,就秘密联络不满独裁统治的将领,制定起义计划。为此,他还两次派遣亲信潜回福建,向省军管会汇报起义部署,并带回具体指示。
不过要知道,吴石的这份“遍及各地”的事业,始终在刀尖上行走。
其实保密局侦防组组长谷正文早已注意到这位“过分清廉”的中将,不仅多次派人监视其行踪,甚至设下“美人计”拉拢其副官聂曦。
但吴石与聂曦都以过人智慧化解危机从容应对,始终没让对方抓住把柄。
然而谁能想到,就在吴石俩情报传递的顺风顺水时,危险还是悄然而至。
1950年2月,台湾地下党负责人蔡孝乾的被捕叛变,而他笔记本上“吴次长”三个字,让谷正文锁定了目标。
![]()
特务们从吴石家中搜出为朱枫签发的通行证碎片,这条运转近一年的情报网络随之暴露。
在狱中,吴石遭受非人的折磨,甚至左眼因酷刑导致失明,但他依旧未吐露半个同谋的名字,其视死如归的态度令敌人也胆寒。
最终,1950年6月10日,吴石在台北马场町刑场上,写下绝笔诗后,与朱枫、陈宝仓、聂曦三位革命志士一同慷慨就义。
据悉,当吴石牺牲后,国民党当局在香港刊物上发表文章,并且惊呼:“要不是因为台湾共党组织的破坏,吴石将军是中共兵不血刃而解放台湾的功臣!”
显而易见,这番话也从侧面印证了吴石情报工作的致命价值。
1973年,国务院正式追认吴石为革命烈士。
2013年,西山无名英雄广场上,他的雕像与其他845位牺牲者的英名一同镌刻在花岗岩墙上,见证着那段“誓言无声,英雄无悔”的岁月。
由此可见,尽管江南在《蒋经国传》中只是寥寥数语,却浓缩了一位潜伏者的传奇与悲壮。
如今七十多年过去了,马场町的枪声也早已消散,但吴石将军的丹心,以及信仰的力量,永远映照在祖国统一的征程上。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