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城市的角落,总有这样一些身影:他们居无定所、风餐露宿,以拾荒为生,游离于社会的边缘。他们的生存状况,是衡量一个社会温度与底线的特殊刻度。近日,一场始于精准摸排、成于数据赋能的暖心救助,为我们诠释了何为“应保尽保、一个不漏”的民生担当。
![]()
摸排发现:不让任何一个人掉队
今年5月,辛庄镇民政部门开展了针对困难群体的“应保尽保”常态化摸排工作。工作人员的脚步深入街头巷尾,目光关注着每一个可能需要帮助的人。正是在这样细致入微的排查中发现,应当享受高龄津贴的白石夼村村民步俊庭老人未在村内居住,村民反映该老人未婚无子、孑然一身,基本排除跟随他人异地养老的可能。本着“不漏一人、不差一分”的原则,镇民政岗工作人员协同村两委几经周折查到老人常年流浪于蓬莱区,依靠拾取废品勉强维持生计,生活极度困顿且缺乏稳定性。得知情况后,民政工作人员没有丝毫迟疑,当即行动,于5月7日将步老先生从漂泊之地接回,并暂时妥善安置于条件良好的滨海老年公寓,为其提供了一个遮风避雨、温饱无忧的临时港湾。这一步,是救助工作的起点,更是社会责任感的直接体现。
精准认定:大数据赋能“政策找人”
暂时的安置解决了燃眉之急,但长远的保障更需要政策的支撑。传统的救助模式可能依赖于个人申请,但对于像步老先生这样信息闭塞、甚至可能不了解政策的群体,容易形成保障的“盲区”。如今,情况已然不同,辛庄镇民政部门在完成初步安置后,随即通过“大数据核查”这一现代化手段对其身份和条件进行精准比对与分析。系统反馈的结果显示,步俊庭老人情况完全符合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政策的各项条件: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无法定赡养抚养义务人。这标志着救助工作从“人找政策”向“政策找人”的成功转变。技术的力量确保了社会救助的公平、高效和全覆盖,让惠民政策能够精准锁定最需要帮助的人,真正实现了“应保尽保”的承诺。
长远保障:从临时庇护到安心终老
基于大数据核查的权威结果,辛庄镇民政部门迅速做出决定:拟为步俊庭老人办理特困人员集中供养。这意味着他将从临时性的安置转为享受国家长期的、制度性的保障。集中供养不仅提供舒适的居住环境、均衡的营养膳食,更包括了日常照料、康复护理、精神慰藉等全方位服务,旨在彻底终结其颠沛流离之苦,让他能够有尊严、有保障地安度晚年。
步俊庭老人的命运转变,是一个生动的缩影。它彰显了国家社会保障体系托底功能的坚实有力,展现了民政工作者“民政爱民、民政为民”的职业情怀,也体现了科技赋能下社会治理效能的显著提升。这场温暖的救助行动深刻地告诉我们:“应保尽保”不是一个口号,而是一项需要主动作为、精准施策、充满温度的系统工程。它要求我们必须将目光投向那些最沉默、最无助的群体,用行动告诉他们:无论你在何处,国家与社会都不会将你遗忘,归途终有灯,晚晴亦温暖。
来源:今日招远 记者:刘萍萍
看更多招远事
文末可以写留言评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