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0月13日是第36个国际减灾日。日前,南京市雨花台区围绕“投资韧性建设,提升防灾减灾能力”主题,在万象天地广场举行国际减灾日防灾减灾科普宣传进社区活动。通过理论讲解、VR体验、实操演练等形式,强化居民自救互救能力,推动家庭与社区韧性建设,吸引了数百位居民参与。
![]()
居民学习急救技能。南京市雨花台区应急管理局供图
“开放病人气道,吸气,吹气,按压……”活动现场,急救老师演示心肺复苏术时,东升山庄63岁居民陈松云率先举起手来。“以前看到有人晕倒帮不上忙,现在学习了这些急救技能,关键时刻能救命。”她说,防灾减灾要从自身做起,如今家里已养成“出门、睡前关煤气总阀,开火再开阀”的习惯。
贾西新苑61岁的王云芳则围着逃生绳教学区反复练习。“绕主绳一圈,从绳圈穿过再收紧,单结就成了。”学会后,她还拉着街坊邻居一起学,“多个人掌握技能,就能多守护一个家庭。”
![]()
居民通过VR眼镜沉浸式学习防灾知识。雨花台区应急管理局供图
戴上VR眼镜,瞬间“置身”台风、暴雨场景:大树被连根拔起、阳台上的花盆摇摇欲坠。“该躲哪里?怎么避险?”沉浸式体验让居民快速掌握避险知识,现场一位参与体验的居民直言“这种学习方式令人印象深刻。”
近年来,极端天气多发频发,严重威胁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国家防灾减灾救灾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做好2025年国际减灾日有关工作的通知》提出,强化宣传引导,推动普及韧性理念和防灾减灾知识技能,提升全社会对灾害韧性建设的认知水平。
“对我们来说,‘韧性建设’不是抽象的概念。它藏在每个家庭的应急物资储备里,藏在居民掌握的逃生技能中,更藏在社区上下同心应对风险的凝聚力里。”雨花台区应急管理局党委副书记、副局长许谦介绍,该区应急管理局后续将联合街道、社区,推出更多贴近百姓生活的科普宣传和演练活动,推动防灾减灾知识走进更多家庭、覆盖更多人群。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