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 医 行 业 的 良 心 和 大 脑
■来源 | 西安国际医学中心中医医院
10月11日下午,与全国中西医结合肿瘤精准治疗精英论坛同期举办的青年中医师论坛在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隆重召开。青年中医师论坛以“共鸣——青年中医师的传承突围与出海探索”为主题,由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中医药分会、陕西省中医药科技开发研究会、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联合主办,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中医医院、西安高新医院、杜万全堂中医医院共同承办,商洛职业技术学院、谨和教育协办。
![]()
本次论坛旨在聚焦青年中医师在临床、科研、传承与创新等方面取得的突破,探索中医在现代医学体系中的价值定位,为促进青年中医师个人职业成长与价值突破搭平台、聚资源、促交流。会议吸引了中医行业专家学者、协会负责人、医馆运营者、青年中医、中医学习者等百余人参会,围绕“中医传承、临床突破、理论创新、专科建设、人才培育、平台建设、出海探索”等话题展开交流。
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中医药分会副会长、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中医医院院长赵晓平,陕西省中医药科技开发研究会会长张剑,西安国际医学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丁震,杜万全堂中医医院董事长杜涛,儿科专家、自媒体科普创作者刘鉴,新乡市小刘先中医医院院长刘璐,商洛职业技术学院中医学科带头人王震副教授,中医大家孙曼之先生学术继承人孙乃雄,陕西中医药大学成蹊中医创始人王珏博士,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中医经典一科主任汪娅莉,西安高新医院中医特色诊疗门诊主任张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陕西省名中医周志杰传承工作室传承导师陈鹏等嘉宾出席论坛并做分享;广东省中医院中医经典病房主任、全国知名老中医李可传人颜芳,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中医二科(中医疼痛科)主任、国际颊针学院临床基地负责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首批学术流派传承试点项目龙砂医学流派传承人卓鹰主任通过线上方式参与发表寄语,共话中医药传承创新与国际化发展。本次论坛由杜涛主持。
寄望青年
共语中医发展的使命与期望
![]()
大会论坛主席、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中医药分会副会长、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中医医院院长赵晓平在致辞中深刻指出“中医药的命脉在于传承,生命力在于创新,未来则系于青年”。他寄语青年中医师既要“读经典、拜明师”,打下厚实根基;又要“悟经典、做临床”,在实践中寻求真知;更要“破经典、立新论”,拥有超越前人的勇气与智慧。
![]()
西安国际医学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丁震以青年、中医、出海三个关键词为双关介绍到,国际医学旗下的第一家医院至今历时28年,也是一个朝气蓬勃的青年,建成了两家三甲、JCI认证的综合医院,取得丰硕的成果。在中医发展方面,更是高度重视,打造中西医协同发展的高水平医疗服务平台,以中医辨证论治为核心,构建中西医协同有效、中医特色突出的中医诊疗方案。在出海方面,国际医学更是同步国际先进诊疗水平,高标准建设国际化综合型医疗平台。丁震还表示,国际医学平台始终为青年医师的传承突围提供坚实的后盾,为中医药人才的出海探索架起沟通的桥梁,期待成为未来中国中医药事业的开拓者、探索者和领军者。
![]()
陕西省中医药科技开发研究会会长张剑指出,本次论坛主题“恰逢其时”,强调“中医的未来在青年,中医的活力在创新”。中医药学凝聚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理念与实践智慧,是中华文明的瑰宝,并且日益展现出其面向未来的强大生命力,而青年一代医师肩负着非常重要的传承与创新的使命。张剑会长表示,大会主办方及各支持单位将始终致力于“发现、支持、培育青年人才”,为青年中医师“搭建更高水平、更宽领域的平台”。
![]()
颜芳
![]()
卓鹰
广东省中医院中医经典病房主任颜芳、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中医二科(中医疼痛科)主任卓鹰通过现场视频发来致辞与祝贺。颜芳主任以他在打造现代医院“中医经典病房”的实践经验,强调“经典是源头活水,能赋予我们应对复杂疾病的底气;临床是试金石,一切理论的价值都由此检验”,鼓励青年医师“沉下心来,深研经典,做有根的学问”。在哈萨克斯坦参加学术交流的卓鹰主任对现场青年医者提出三点期望:要跟师学习,扎根临床;要开拓视野,博采众长;要胸怀天下,勇于担当。她表示,中医的“突围”需要坚实的临床根基,而“出海”更需要“融汇古今、对话世界的能力”。
主旨演讲
多维视角下的中医传承与创新
![]()
在本次论坛的主旨演讲环节,九位来自临床、科研、教学与产业一线的中医专家学者、医馆运营者,围绕“使命传承、临床突破、理论创新、专科建设、人才培育、平台建设”等维度,展开了深度分享,聚焦青年中医师的成长路径与行业未来,呈现出鲜明的理论高度与实践深度,为与会者带来了一场思想盛宴。
从家族传承到务实实践
中医传统的坚守与突破
儿科医生刘鉴以 《我的二十年,我的成长志》 为主题,分享了职业生涯关键节点的实践感悟:从 “急诊连轴转” 到 “跨省追诊潮”,从无数“纸面荣誉”到若干“患者口碑”,从“家族传承”到“价值延续”,从“诊室坐诊”到“全网科普”,从“拒绝形式主义”到“坚守诊疗本质”的选择,其精彩分享传递出“疗效与态度并重”的行医理念、不忘医者初心、坚守医者本色的价值取舍。其成长经历为现场青年医师搭建起从临床深耕到价值传递的成长参照系,引发热烈共鸣。
![]()
中西医儿科专家 刘鉴
新乡市小刘先中医医院院长刘璐博士以《小刘先中医专科传承与实践:从百年儿科看中医活态传承的守正创新》为主题展开分享,结合家族五代传承的“小刘先儿科”实践,阐述中医专科化的历史逻辑与现代价值,分享中医“健康守护者 + 文化传播者”双角色实践经验,并深入解析中医“出海”的机遇与挑战,为中医传承创新与国际化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百年样本”。“小刘先儿科的传承,就像‘祖传的锅’,我们既要背好这口锅,也要加些自己的料。”刘璐以生动比喻诠释小刘先儿科的传承理念。此外,刘璐还结合参与世界中联中医儿科国际会议及加拿大市场调研的经验,分析了中医 “出海”的机遇与挑战。
![]()
新乡市小刘先中医医院院长 刘璐博士
中医大家孙曼之先生学术继承人孙乃雄医生以《薪尽于指,火相传也》为主题作与会感言,核心围绕中医大家孙曼之先生的从医经历、学术成就与传承实践展开,通过梳理孙曼之先生突破困境、深耕中医、培育人才的一生,展现中医传承的力量与价值,同时传递自身在中医师承工作中的思考与坚守,生动诠释中医 “薪火相传”的深刻内涵,为与会嘉宾带来一堂关于传承与坚守的 “精神课”。在孙乃雄的分享下,我们了解到,孙曼之先生传奇的一生——自幼患成骨不全病无法上学,却凭着自学走进中医殿堂,并在中医经典研究与传承方法创新上、人才培育上做出突出贡献和无私付出,他留下的中医智慧、培育的弟子、编撰的著作不断发光发热,让“薪火相传”的中医精神更鲜活、更有力量。
![]()
中医大家孙曼之先生学术继承人 孙乃雄
从教学理论到实践突围
多重职业身份下的知行合一
商洛职业技术学院中医学科带头人王震副教授以《破解“纸上谈医”——如何从院校中医成为实战中医》为主题,结合自身 “院校教学 + 临床诊疗” 双轨经验,深入剖析院校中医“临床脱节”的痛点,系统提出思维转变、能力培养路径及破解方法,为现场青年中医师突破成长瓶颈、实现从“理论型” 到“实战型”的跨越,提供了极具操作性的指导方案。针对如何将思维转变落地为实战能力这一问题,王震给出“四把钥匙”:早临床、多临床;勤总结、善思考;读经典、用经典;守初心、怀仁心。临床实践是中医的生命线,仁心仁术是中医的魂。他鼓励现场青年中医师、中医学习者,不要怕一开始手生,多跟诊、多总结、多悟经典,终会从纸上谈医走到实战救人。
![]()
商洛职业技术学院 王震副教授
成蹊中医创始人王珏博士以《杏林四业记・融经立医基》 为主题发表演讲,分享个人医学体系构建历程,详解“系统・经典医学体系”的核心内容,并结合四重职业身份经验展开分享,为青年同行职业发展路径提供参考。王珏提出 “将千本书读成一句话” 的学习理念,介绍其融合中医经典、中西医汇通及矛盾论思维构建的“系统・经典医学体系”;还分享了自身“大学讲师-三甲医师-中医馆馆长-机构顾问” 的四重职业经历,强调青年医师需“明确目标、精进技术、拒绝妥协、学会整合”;并寄语同行,学术无古今中外,要以先进代替落后,更要以“为人民服务”为初心,积极进取,在临床中实现价值。
![]()
成蹊中医创始人 王珏博士
从临床思维到专科建设
科室品牌化路径的示范开拓
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中医经典一科主任汪娅莉结合打造中医经典病房的实战经验,分享 “圆运动六经辨证体系” 的构建与应用,通过心衰、肠梗阻等典型案例,证明经典中医在急危重症、慢性病中的独特价值,为中医经典临床转化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范本。据介绍,科室以中医经典理论和古今名医大师经验为指导,运用中医经方和传统中医适宜技术组合拳为武器,以国医大师唐祖宣教授、李佃贵教授、张大宁教授、全国名中医曹利平教授、广东省中医院中医经典科主任颜芳教授等一批国家、省、市级名中医为强大的技术后盾,已成为运用中医主导理念和手段主要治疗常见内科疾病、疑难杂症和急危重症患者的中医特色“示范型”科室。
![]()
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中医经典一科主任汪娅莉
西安高新医院中医特色诊疗门诊主任张莹以“守正创新、融汇中西”为核心理念,从服务模式、品牌塑造、科室协作三大维度探索中医门诊现代化运营路径,通过全周期健康管理、科学科普传播与跨领域协同合作,让传统中医在现代医疗场景中焕发生机,为患者提供更具温度与精准度的健康服务。其中,在服务模式上,打破传统“被动就诊” 局限,构建“诊前-诊中-诊后”全流程主动健康管理体系。在品牌塑造方面,坚持做中医科学的“翻译官”与 “普及者”,吸引更多人信任中医。在科室协作方面,门诊创新构建 “医生 - 治疗师 - 健康管理师” 内部 “铁三角” 模式,实现 “融合共生”。
![]()
西安高新医院中医特色诊疗门诊主任张莹
从师承教育到平台共建
中医人才体系的培育与搭建
全国老中医药专家、陕西省名中医周志杰传承工作室传承导师、谨和教育创办者陈鹏以“非科班出身的中医之路” 为切入点,聚焦中医师承教育,结合陕西十年报考数据、国家政策与校企合作实践,详解中医师承教育的发展现状、报考路径与就业前景,从“政策 - 路径 - 资源” 三位一体为非科班群体进入中医行业提供指导。陈鹏分享,谨和教育与杜万全堂共建师承教育基地的经验,推出 “网课 + 面授” 课程,配备资深导师与专属教材,提供重读保障,帮助学员提升竞争力。他建议未来从业者聚焦基层刚需方向,提前研究政策,把握机遇。
![]()
谨和教育创办人 陈鹏
杜万全堂董事长、非遗传承人杜涛以《共融致远——传统老字号与现代医疗的协同探索》为主题发表演讲,聚焦传统中医老字号杜万全堂与国际化综合型医疗机构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的协同合作,围绕青年医师培养这一行业核心议题,系统阐述合作模式、战略重点与发展目标,为中医行业传承创新提供了“老字号 + 现代医疗”的融合参考样本。会上提出,构建助力青年医师职业成长、价值创造的可持续发展平台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并号召行业各界同仁共同聚力推动中医“出海”,让青医师带着“传统 + 现代”的中医技艺走向国际,让世界看到中医的价值。
![]()
杜万全堂董事长、非遗传承人杜涛
![]()
![]()
互动对话
共议中医出海路径与生态构建
在互动对话环节,嘉宾们围绕“中医出海的创新路径与生态探索”展开深入探讨。探讨了中医药如何“嵌入”国际平台,及需要引入或培育的“关键资源”;适合中医出海的创新“产品形态”;中医出海所伴随的理论体系的简化与重构;培养“国际派”中医师人才所需要的核心竞争能力等议题展开交流分享。互动交流中,丁震副总裁重点分享了西安国际医学中心的国际交流合作经验、海外市场竞争感受,及与哈萨克斯坦国家科学医学中心共建的“丝路国际医学服务中心”项目;同时强调,中医出海前要多向内求,打造核心竞争力;要多交流多链接,学习先进的理念、技术与服务,形成自己的理论体系和比较优势;要把握国家免签政策,借助大量外国游客涌入的机遇,发挥中医药对其吸引力作用,对接国际游客。
本次论坛为青年中医师提供了高层次交流平台,通过思想碰撞与智慧共享,为中医药的传承创新与国际拓展提供了思考交流的机会,并注入了新的活力,展现了新时代中医人的使命担当与创新精神。
![]()
I 版权声明
本文来源“西安国际医学中心中医医院”,版权归权利人所有。
编辑|薄荷 视觉|花椒

茯苓|17675458287(微信同号)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