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创造力培育法》是一部面向基础教育阶段学生、教师及家长,系统阐述“创造力可教、可练、必练”的通俗教育读物。
全书以“万众创新”时代亟需大批原创人才为背景,用华为研发、日本诺奖井喷等案例佐证“创造力=国家核心竞争力”;随后依次拆解大自然、兴趣、阅读、信息素养、宽容与闲暇等九大“创造力能源”,示范如何把课堂变成研究场、把作业变成微课题;继而给出观察、提问、假设、验证等一整套“科研方法工具箱”,并推介创客教育、翻转课堂、小微学校等全球最新教学形态,呼应乔布斯之问——“IT几乎改变了所有领域,为何独独对学校教育影响甚微?”。
在【重新认识“教育”“学习”】这一章节中,作者梳理了当下中式课堂“标准答案—高密度训练—唯分数评价”的流水线逻辑,指出其本质是一台高效“复印机”:学生越努力复印,自主性、想象力与创造力便被抹杀得越彻底;借此呼吁把“学习”重新定义为“研究”,把“考生”还原成“探究者”,真正实现从“复印时代”到“创想时代”的范式跃迁。
作者是深圳第二高级中学教师刘伟和深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教研员李睿。
![]()
《青少年创造力培育法》第一篇
第二章
全球化最需要有创造力的人才
- 方向永远比速度重要。
- ——曾仕强
华为喜欢招聘什么样的人才
许多未来学家都预测:在互联网迅速普及的当今,人类社会将从“物理世 界”快速进入“数字世界”,社会将向智能社会全面转型。工业时代的、流水线上 的、标准化的、重复性的、操作型的人才将被逐渐淘汰,社会急需大量有创造力 的人才。
中国最具创造力的华为公司,提出的招聘人才标准是:
胸怀世界:愿意迎接世界性的问题和挑战,在解决难题、面对挑战的过程 中,提升自己的视野和胸怀。最优秀的人解决最大的问题,真正的人才,不会在一个平庸、安逸、缺乏挑战的环境中虚度光阴。
坚韧平实:不浮躁、不急切,愿意一步一步走向成功。期望一夜暴富、 一夜成名的人,接受不了华为,华为也接受不了。心态浮躁对任何行业都有极大的 破坏力,华为提倡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洞察新知:变革时代,唯一确定的就是不确定性,只有不断地学习、发现、认 知和理解,才能驾驭这个世界。
从华为的招聘标准中可以发现:优秀的企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全面,最 突出的特征就是必须具有持续的创造力。
21世纪急需的七大素养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一些世界性的教育机构近年来不断举办全球性的教 育论坛,探讨21世纪的学校应当培育学生的哪些素养,各国专家学者普遍认为21世纪的学生最需要如下七大素养:沟通与合作素养、信息素养、创造性与问题
解决、自我认识与自我调控、学会学习与终身学习、批判性思维、公民责任与社 会参与。
这七大素养几乎都与人的创造力密切相关。目前全球风起云涌的创客活 动浪潮,就是在全面培育这七大素养。可见,创造力培育不但是当今世界的迫 切需要,也是专家学者们的共识。我们每个普通人都应当高度重视创造力的培育,否则可能被世界潮流所淘汰。
四种思维、七类人才、六大感知能力
美国前副总统戈尔的撰稿人丹尼尔 · 平克曾经写了一本轰动北美地区的 畅销书《全新思维》,该书对世界发展趋势提出了这样的预测:在信息社会,需要 有特定思维的一类人——电脑程序员、起草协议的律师、分析数据的 MBA( 工 商管理硕士)、专业知识丰富的医生。他们具有偏重逻辑分析的左脑型思维。
随着社会的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许多逻辑分析的工作正被电脑迅速取 代,世界正由信息时代进入概念时代。未来的人才需要拥有全然不同的四种思 维——创造型思维、设身处地(共情)型思维、模式识别思维、追寻意义型思维。 其中,共情型思维就是所谓的“情商”,即善于管理自己的情绪和善于人际交往。 模式识别思维即善于从纷繁复杂的现象背后发现隐蔽的模式和各种变化的共 同趋势,这样就不会被万花筒般的社会表面现象所迷惑,善于透过现象看到本 质,善于把握社会发展的大趋势,并根据这个大趋势来确定自己的人生发展方 向。追寻意义型思维就是经常思考人生的意义、价值观、终极关怀等比较形而 上的抽象内容,而这些思考往往会影响人的观念和行为模式,因为人其实是受 思想和观念指引着行动的。
具有上述这四种思维的人包括艺术家、发明家、设计师、善讲故事的人、看护人员、各种咨询师、考虑全局的人,这七类人将在未来社会享受到最大的工作 乐趣并获得最高的社会回报。
才能与众不同、感情丰富并富有创造力的人将成为概念时代的骄子,明智 的人应当往适应概念时代的方向努力。战略方向一错,越勤奋越错得离谱,越 努力越失败。正像台湾师范大学教授曾仕强指出的:方向永远比速度重要。
概念时代需要六种基本能力,即六大感知:设计感、故事感、交响能力、共情 能力、娱乐感、探询意义。其中交响能力是指能把表面上互不相关的因素结合 起来创造出和谐的新事物。共情能力是能设身处地地换位思考、善于理解别人的思想和感情。这六大感知能力是每个人都能掌握的简单技能,关键是要尽早 尽快地自觉开始努力。
虽然美国等发达国家与中国在发展阶段上有明显差异,但发展方向是大致 相同的。近代以来,我国不断在追赶工业文明的步伐,但更智慧的是站在人类 未来发展趋势的前面,超前预测到世界潮流的变化,早做准备,以免新潮流涌来 时措手不及处处被动。
右脑为主的时代
当今世界正在发生快速的巨变,物质的充裕使人们的精神需求日益增长, 全球化使高端人才的工作在全球流动,电脑网络和高新科技使越来越多的工作 外包,许多工种正在迅速消失,时代的发展需要一种全然不同的思维方式和生 活方式——高概念和高感性。
高概念能力包括:具有美感,富有创造力和丰富的情感,能写出优美的文 章,能将表面上毫无关系的事物结合起来创造出新的东西。
高感性能力包括:理解别人,懂得人与人相互交往的细微之处,善于找到各 种乐趣并感染别人,超越平凡,寻求生活的真谛和意义。
上述两种能力属于右脑的能力。左脑擅长表达顺序、逻辑和分析,右脑则 是非线性的、直觉的、综合的、整体的,完成任何一项任务都需要左右脑的协同 配合。因此,对右脑思维的开发越来越重要。
目前中国的教育模式大多太偏重左脑思维,学校普遍不重视音乐、美术等 课程,而这些课程正是在培养学生的右脑思维。像爱因斯坦、李四光、钱学森等 杰出科学家,在文学、音乐、美术等方面的修养也很高,左右脑思维发展相当均 衡。所以当今中国教育界应当努力纠偏,注重向右脑型思维方向发展。
21世纪的人才
李开复曾在一篇文章中谈到21世纪最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他指出:21世纪更多的工作是靠人的脑力的创造,要靠平等的竞争。当今世界在一定意义上 已经没有国界的差别,任何一个国家的人都可以和另外一个国家的人合作或者 竞争,任何人都可以接触到、使用到、共享到同样多的信息。21世纪需要的不再 是19世纪、20世纪那种听话的、没有主见的、努力且有毅力的蓝领或者白领,更需要的是这7种人:创造实践者、跨领域合成者、高情商合作者、高效能沟通者、 热爱工作者、积极主动者、乐观向上者。
我们不难看到,如今各行各业都特别需要创造能力,处于知识经济前沿的 高新科技企业更需要。任何东西都可以很容易被模仿,但人的创造能力无法被 模仿,并且创造出来的东西一旦被模仿,保持竞争力的最好做法就是继续创造。 所以具有创造力的员工是企业永葆竞争力的最重要的财富。
创造并不是科学家和发明家才能做的事,创造是人的天性,经过适当的创 造力思维和技能培训,每一个普通人都可以具备创造能力。创造必须和实践密 切结合,一个真正的创造者在每一次创造的时候都忘不了实践,在实践的时候 也忘不了创造,二者高度交融。教育家陶行知极力主张“做中学”“行中知”,就 是强调行知合一。
当今世界更需要的人才不再是那些能把一个学科学得非常深的人,而是那 些把自己的专业学好的同时,能够将专业知识与其他领域知识相结合的人才。 如今知识门类越来越多,仅一个电脑软硬件就可能分出几百个专业。 一个人的 专业知识有限,但是两个人的知识通过交叉碰撞又可以产生新的知识,三个人 的碰撞就能产生更多的新知识组合。如果仅在一门学科学得很深入,可能会思 维僵化,视野狭窄,反而会失去创造实践的机会。真正重要的并不是要分析得 很深,而是怎么横向有机合成,这就是前文谈到的交响能力。学好自己的专业 是必要的,但是同时要考虑一下是否还有别的什么专业是你感兴趣的,这两个 专业最新的思想能不能结合起来,做一些既有创意又可以实践的东西。
我国特别需要高层次的帅才。这种帅才其实就是那种具备交响能力,能把 不同学科的知识有机合成的通才,这样的帅才能率领一批有创造性的人才去解 决实践中出现的问题。而目前中国盛行的应试教育却让学生在极狭窄的领域 内拼命训练,做大量的难题偏题,以便考试得高分,这样对学生创造力的培育极 其不利,与世界发展潮流背道而驰。
情商包括对自己的管理和与别人沟通合作的能力。在全球化的时代,跨领 域的合作、跨国度的合作、跨种族的合作,跨语言的合作都越来越多。当今社会 最好的一个人才,比如一个程序员、一个研发人员、一个企业家,可能比普通人 的生产力高出3倍、5倍、10倍甚至更多,但如果他是一个孤僻自傲、不能合作, 甚至导致团队无法工作的人,那么他对这个团队来说,反而是一个干扰因素。
不难发现,中国学生大多表达能力欠佳,在大庭广众之下,往往局促不安, 说不清话。原因是中国教育大多是教师满堂灌,学生从小在课堂上很少有提
问、讨论、辩论、演说的机会,极缺乏表达锻炼。一个人如果有思想但不能表达 出来,他其实就是一个没有思想的人。在信息爆炸的当代,再好的信息传播渠 道最终还是要经过人来传播。人传播信息靠沟通, 一个人的沟通能力如果很 好,便可以把很难懂的东西简洁、清楚、生动、通俗地传播给别人。一个人沟通 能力很差,别人就可能认为他没有思想。所以沟通能力是非常需要学习的。沟 通的时候一定要理解你的听众,你要知道你的听众在想什么,听众从你的讲话 中能得到什么信息。还要注意说话的方式,避免说教,而应该采取平等的引导 启发的方式。当今每个人都有想法,那些最有思想并最会表达沟通的人会得到 更多的展现自我的机会。
这里所说的高情商合作者、善于表达沟通的人,就是具备了前面谈到的高感性能力。
如果你做的工作是你非常热爱和感兴趣的,那么你可能在睡觉、洗澡、吃饭 时都在想你的工作,你就会充满激情地去做你的工作,你会认为工作是一种享 受,工作效率也最高。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如果 你能找到你最爱的职业,你的一生都会过得比较快乐和高效。如果你处在人生 的重大选择关头,比如说考大学、考研、工作、出国等等,这时你要慎重地去选一 个你真正喜欢的专业,不要去赶时髦、随大流,而且要有跨领域合作的思想。这 并不等于说你过去学的是一个不喜欢的专业,就要立刻换专业。即使你不喜欢 你的专业,也可以在这个专业里面尽量找一个你比较喜欢的学科方向。你也可 以在一个你认为你比较喜欢的专业和你现在不喜欢的专业之间的交叉学科找 一些机会。有些学校开设了大量的选修课,供学生自由选择,培养了学生主动 选择的习惯,对他们今后的发展极为有利。
当今社会,选择的机会越来越多,人一生只在一个单位只做一样工作的情 况已经很少了。有了选择机会,就要积极主动,这时最需要管理好自己。 一个 积极主动者一定对自己很负责,因为如果你自己不在乎自己,没有别人会比你 更在乎你自己,没有人会比你更知道你想做什么。积极主动者,并不只是消极 地等待机会,而是积极地把握机会,为自己创造机会。
台湾有位企业家叫张忠谋,他的朋友请他题几个字挂在墙上。张忠谋就写 了“常想一二”这四个字。他朋友问什么叫“常想一二”呢?张忠谋告诉他:“我 们都说人生不如意之事常八九,因此,我要告诉你常想那剩下的一二件比较如 意的事情。”张忠谋从小看了很多大人物的传记,他发现了一个规律——凡是成 功者早期都是受苦受难的,他们的生命几乎就是“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的真实
写照。这些人之所以能够成功,就是因为他们保持了正面的思考,通过“常想一 二”,他们能够克服苦难。苦难对他们来说反而成了生命中最好的养料,为他们 未来的成功做了良好的铺垫。人生的如意或不如意,并不是取决于人生的际 遇,而是思想的观念。所以,人生的关键在于你有没有“常想一二”。观念有时 比事实更重要。
我们看到,李开复谈到的七种人才和丹尼尔 ·平克谈到的四种思维、六大 感知其实是异曲同工的,基本内涵相当一致,都是以创造力为核心。只有明白 了未来社会最需要什么样的人才,需要什么样的思维方式,你才能根据自己的 兴趣主动选择自己的人生发展方向,并在这种方向的引导下,获得当今和未来 社会最需要的创造性本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