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当局忙碌了大半年,一笔笔承诺沉甸甸地压在账面上,要给美国投资两千五百亿美元,采购额也有一千三百亿,连军购开支都提到了GDP的百分之三。
![]()
可九月份,等来的却是美国商务部长卢特尼克的一句话,芯片产能分一半给我们,这听起来不像合作,更像是一场不加掩饰的索取。
日经亚洲在十月十二日的报道,像一束冷光照出了一个事实,全球几乎所有国家都已悄悄搁置了与台湾的贸易协议谈判,这是一种集体性的沉默,不是个别现象。
台湾的谈判团队这两年身影穿梭在各个机场,到处奔波,但现实却像一堵冰冷的墙,伸出的手,一次次落空。
![]()
今年六月到八月,台美第二轮关税磋商在密集的会议中进行,空气都显得凝重,美方的条件清单一项比一项苛刻,取消农产品关税,放开汽车进口,军购预算的硬性指标。
台方那边几乎是照单全收,还主动拿出了四年赴美投资两千五百亿美元的承诺,以为这么大的诚意总能换来些什么,结果等来的,却是那个芯片五五分的方案。
那位美国商务部长的逻辑很简单,也赤裸裸,台湾要是想获得所谓的美国保护,那就得把最核心的芯片产能,分一半到美国去。
这新闻刚看到时,心里就觉得不是滋味,那哪是什么贸易协议,更像是现代版的敲诈勒索。
台积电被捧成护台神山,可现在美国人要直接搬走一半,台当局那边却鸦雀无声,只能假装不知道。
更讽刺的是,连和美国谈判代表见面的资格都没有。
九月份一份报纸说得更透彻,台方连传话都得通过非官方的路子,关税被加上两成也没法当面协商。
连对话的桌子都够不着,更别提什么平等了。
日本那边也差不多。
![]()
台当局向来把日本看作重要伙伴,可结果呢。
去年的经贸会议,农业议题被直接搁置,日方连外交辞令都不用了,直白地说对台方的管制措施很遗憾。
今年会议再开,台方想推五种水果出口日本,这么点小事都要费尽力气去争取。
会场的气氛,连台媒都用不寻常的冷来形容。
日方死死盯住食品管制政策,经济伙伴协定那话茬根本没人提。
台官员也只能含糊回应会在谈话时说说,可明眼人都知道,这议题早被政治因素卡死了,一动也不能动。
有意思的是,日本内部的态度其实也是分裂的。
![]()
日本外务省那些大人物,嘴上都挂着欢迎的笑,说对台湾加入这事儿挺看好,外相茂木敏充也跟着点头,可真到了办事的部门,那些具体负责的官员脸一板,就一句冷冰冰的话,没磋商过,没法评估,这不就是典型的场面话嘛,谁都懂,说说而已,谁也不用担责,真要签字画押,背后的政治风险谁来扛。
这事儿掰开来看其实挺简单,根子上就一个问题,全世界一百八十多个国家都和北京建交,桌面上都认一个中国原则,那贸易协议这东西,白纸黑字盖着官印,不是小孩子过家家,你跟台湾方面签约,不就等于公开站队了么,为了那点生意,去惹北京不高兴,这账怎么算都不划算。
![]()
不谈政治,就光算算经济这笔账,心里就有数了,大陆那边连续好多年都是台湾最大的买家,光一个ECFA框架,每年就送过去七百多亿美元的顺差,口袋鼓鼓的,再看看我国内地,今年前八个月进出口都快三十万亿了,每天港口码头的货轮来来往往,像座移动的山,这么大的盘子摆在这儿,为了个小协议就放弃十四亿人的市场,脑子没进水的人,都知道这道选择题该怎么做。
日本的经济新闻其实早就把这层窗户纸捅破了,当年台湾一申请,他们就说,这不明摆着是把刀架在所有成员的脖子上,逼着大家在中国和台湾之间二选一么,这事儿的死结就在于,加入需要桌上所有人都点头同意才行,有一个人摇头,这事就黄了。
一位日本贸易官员的话说得不留情面,他们从未与台湾谈过自贸协定,连评估加入的难易都无从谈起。
![]()
而美国的做法,则更让人咂摸出别的味道,去年八月签下的那个贸易倡议,台湾期盼的关税优惠迟迟不见踪影,反倒是自己身上多了笔百分之二十的对等关税。
等到明年九月,分割芯片产能的说法就浮出水面,有人在台面上讲,台湾的芯片产能最好是中美两边各分一半。
国民党那位许委员的话算是点破了,这哪里是什么合作,分明是在动台湾产业的根基。
商总的赖理事长心里有本账,他算过,这产能要是真搬去了美国,跟着走的不仅是二十万技术人才,还有上百万高消费力的家庭,这个链条一断,对台湾经济的冲击可不小。
那座所谓的护台神山,若真被挖走一半,岛内的经济又能挺多久呢,这问题让人心里没底。
![]()
从中华邮政的遭遇就能看出一丝端倪,今年八月那边停了小包裹的关税优惠,邮政这边只好无奈停掉发往美国的商品邮件,一年下来,账面上就少了三点六亿新台币。
这不过是撕开的一个小口子,更大的风还在后头等着。
台当局那边,话听起来还是很有底气,总说着会继续谈下去。
可现实摆在眼前,谁都心知肚明,少了那个政治基础,再多的谈判都像是建在沙滩上的楼阁,经不起风浪。
周边各国的态度大多是静悄悄的,这种沉默,其实就是最清楚的回答。
这边厢,急着想和别人签下协议,那边厢,又对自己门口的经贸来往设置障碍。
![]()
当年街头的反对声浪还隐约在耳边,如今却悄悄盘算着续签的念头,这前后的反差,像一本摊开的账簿,谁都看得见。
说到底,在国际政治经济的冷硬现实跟前,那些口头上的战略伙伴,或是印太盟友的许诺,都显得有些飘,远不如抓在手里的实在利益。
台湾当局若还想着靠拉拢一方来对抗另一方的旧剧本,去换取什么国际空间,那结果恐怕就是眼前一扇扇关上的门。
这场四下无人的冷遇,不是意外,而是必然。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