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up,我注意到你的近两期视频/文章又不见了,你能解释一下这种情况吗?
答:我的主观上是希望它存在的,但客观上它确实不存在了,并且我的主观很难影响和左右这种客观。于是,它就如你所见的,现在看不到了。你知道的,我们都有各自的局限性。主观上的局限性通过努力能够克服,客观上的局限性,有时候就只能接受了。之前“消失”的视频/文章大多也是这种情况。
问:那文章/视频看不到了,你会心痛吗?
答:当然会,我觉得相当遗憾。毕竟这样的纪实调查类文章是我花了许多心血写的,每一篇都像自己的孩子一样。从实地观察到打下腹稿,再到针对初稿的细枝末节咨询当事人,然后再不断对某些字句推敲打磨,最终定稿剪成视频,前后花费半个多月,现在看不到了,说不心痛那是假话。
不过我倒是也能宽慰自己。大家来看我文章看我视频,我很荣幸能把自己的一些经历与见识感受分享给大家,但实际上,写这类文章的最大受益者仍然是我。我是文章中描述的环境的亲身经历者,我和文章中的许多当事人都共同劳动过交谈过,在这劳动实践当中对我世界观与价值观的认识是深刻的,对我个人性格秉性的打磨是真切的,我在这个过程中能学到很多。
我将其写成文章或做成视频,只是记录事实表达感受总结想法的一个表现方式,但并不是结果。结果在于我对世界对社会不同观察视角的认识,在于我对劳动人民真实写照的理解,在于对我三观与性格的塑造,在于我本身。
从这个角度来说,文章看不到了,只是一种表现方式遇到阻力了,但结果依然反馈在我自己身上。换句话说,我并不是为了写文章或做视频而去从事劳动实践的,因为那本来就是我、是我父母及亲戚乡邻的生活图景,劳动本就是分内之事。没有刻意而为之或者怀揣别的什么目的这一说。
问:我注意到你将今天直播间的标题定为“我们都有各自的局限性”,你能解释一下这个“局限性”吗?
答:这个很好理解。真正从事过社会实践,或者说打过工上过班干过活的人都知道,当你真的想认认真真完成一件事情时,你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阻力,可能来源于主观懈怠或能力不够,也可能因为外界的某些限制或条件,总之,想办成一点事情是有困难的。
网上的一些心灵鸡汤说什么,当你真正想做成一件事情时,全世界都会为你让路。对这些话我不置可否,我们有时候是没那么幸运的。二十一岁的时候我也心比天高,就像王小波写的那样,我认为什么也锤不了我,但这几年,就慢慢学会了接受了。先接受事与愿违,再坚定事在人为。
面对主观上的局限性,我们尚能通过学习来克服,客观上的局限性,有时候就只能选择接受了,它不是妥协,我现在还没有说完全妥协,只是接受了。接受一部分,才能改变一部分。
问:我是通过这次直播才看见你的“真容”的,你比我想象的要年轻,我以为你最少已经三十多岁了,通过文章反映出的你的思想,是要超过你的年龄的,你怎么看待这一点?
答:我是2001年底出生的,马上就二十四岁了,该有个大人的能独当一面的样子了。至于你说的思想超越年龄,就是很成熟很老道吧,这可能是源于我的成长环境。
我培养自立的能力比较早,我之前在文章里提过,我是六岁半上一年级时就已经住校了,是在一所私立的村小学寄宿,不是我们村,一个月回家一次。因为我没法读公立小学,公立小学每天都要回家,要有人接送,父母外出务工,只有奶奶在家,她腿脚残疾,没法接送我上学,私立小学寄宿制,就可以避免这个问题。六七岁时我就得自己“一个人”住,自己洗漱洗衣物什么的,被迫自立起来了。
当然,我把“一个人”住加上了双引号,因为我读的那个小学环境并不算好,一个班只有俩宿舍,男生一个女生一个,住的是上下铺的大通铺,有时候一人分不到一个床位,就可能三个人睡两张床,五个人睡四张床,会有这样的情况出现。所以就不叫“一个人”住了。
我小学就懂自立,所以到了仍然寄宿的初中,且一周回家一次以后,其他同学可能还会不习惯,我觉得特别幸福。除此之外,我高二的时候就在学校餐厅窗口卖饭,早上晚上我是翻包子屉的,中午我负责烫热干面。我的同学们都知道,因为他们来买饭我会多给他们打饭。
大学分为疫情前和疫情后,疫情前我在学校快递店帮过工,也在大学餐厅窗口做过小时工,疫情后我发过传单、当过枪手、端过烧烤店盘子、当过家教等等。在做这些劳动时,都会有人说我年纪轻轻就这么自力更生。干的多了也就见得多了,也就自然懂的多了,再加上我想的比较多,有想得开的有想不开的,我都会思考,这可能就是你说的,我身上这种超过年龄段的思想认知的来源。
不过这一点并不值得骄傲,因为我现在回味起来,才会觉得自己小时候、以及自己读中学读大学的时候很辛苦。我现在已经读完初中高中、读完本科毕业一年了,这其中许多老师说过“现在不努力,等毕业以后就知道有罪受了”这样的话。我现在想想,最受罪的依然是我的小学生涯。即使是早五晚十一的高中,也没有我小学受罪。
问:让一个六七岁的孩子就寄宿,且一个月回家一次,这确实辛苦,你能讲讲你小时候吗?
答:我在以往文章中写过,我上小学时太想家了,太想我奶奶和我爸妈了,就总是半夜在被窝里偷偷哭泣。偶尔回家一趟,我就数二十多个玉米粒,在学校每过完一天我就扔一个,且我一般会站在最高的楼层上铆足了劲往北方扔,因为我家我们村在学校的北面。等玉米粒扔完了,我就知道该回家了。
或者我自己在本子上做一个日历,标好月份与日期,在学校每一天的早自习,我都会把前一天的那个日期数字给涂黑,用笔一直描,直到涂成一块墨水疙瘩为止,甚至有时候涂的太用力,还会把那张纸渗破,漏出一个圆圈来。这些都能表明我当时对那寄宿学校的厌恶之情。
这种厌恶也延续到了我对学习的态度上,我对于学习成绩向来是没有什么感觉的,就是我考的好了不会有什么奖励,考得差了也没什么批评,我父母外出打工忙,他们不在乎这个,我奶奶更不会在乎这个,他们只会担心我的身体健康。只不过学习上对我影响最大的,还是几乎没接触过英语,我小学是不教英语的。而且基本都是一个老师教好几科,他会这一科就连带着教了,不会的话也没法教。
到了初中,人家都直接学仁爱版英语了,我连英文字母都认不全,就落了后腿,我的英语就一直不算好。当然,英语成绩差的主要原因,还是在于我主观上的学习懈怠,这一点是无法否认的。
以上这些问题及回答均截取自我10月11日晚的直播。除此之外,其他的问题及回答包括但不限于如下这些:
1.你的文章对我影响很大,许多文章都贯穿有一种“劲”,或者说一种精神,比方说“消极向上”,比方说“无济于事,总好过无动于衷”,比方说“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等等,这些通过你的文章讲述娓娓道来,对我有很大启发。你能谈谈你是怎么拥有这种“劲”,或者说这种精神的吗?
2.通过你的一些回答我觉得你是一个较为乐观的人,许多二十出头年纪的人往往还深陷迷茫与焦虑当中,还没有找好自己的人生方向,你能谈谈你是怎么克服这种焦虑迷茫的吗?
3.你会担心AI会取代你,或者说取代一些内容创作者这样的情况出现吗?
4.你能推荐一些你读过的书籍吗?并简单说明一下你推荐它们的理由。
5.谈谈你的高中.......
6.谈谈感情问题......
7.谈谈你的人生规划......
诸如此类的问题有很多,我都一一在直播间做了回答。我本想通过直接放直播回放的形式,让没来得及看直播但感兴趣的朋友也能看到,但一方面鉴于我直播经验目前并不丰富,偶有语言不连贯的情况出现,一方面直播回放没有字幕,担心某些语句表述不清楚不准确,这都会影响观感,故而特综述了这一篇访谈问答类文章。大家如有兴趣,我会将其他问题及回答也通过这种方式发出,以和大家分享。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