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大爷最近郁郁寡欢。家里的积蓄,这一年全都倒在了治病上。明明医生开过药、试了几种偏方,还是反复发作,每次效果都只是暂时的。
他常在小区遛弯时嘀咕:“都说有神医能保证根治,这到底靠谱不?”有一次,他碰见邻居王阿姨,阿姨一句话让他陷入沉思:“花再多钱,有些病真的是治不好,咱们也别被骗了。”
你是否也曾被“根治好病”的广告所动摇?其实,有一些疾病,目前医学还无法完全根治,即使倾尽家财也于事无补。
不少家庭因此陷入经济与心理的双重困境。真相到底是什么?哪些疾病真的无药可解?我们又该如何科学面对?也许你会惊讶,这其中不少困扰着千家万户。第4种,你可能一直没意识到!让我们一探究竟,把握最靠谱的健康底线。
在日常生活中,“根治”成了很多患者和家属的执念。不願接受“带病生存”的现实,反倒激发了盲目求医寻药、倾家荡产的悲剧。
相反,医学界早已给出了明确答案。比如,世界卫生组织与中华医学会联合调查显示:有5类慢性疾病,在现有医疗水平下,尚无法实现完全治愈,只能控制病情、缓解症状、延缓进展。让我们来看看其中的5种代表。
![]()
高血压:控制能长寿,根治说大话。高血压常被称为“沉默的杀手”。据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2),我国高血压患病率高达27.9%。高血压本质上是复杂慢性代谢紊乱的表现,受遗传、环境、年龄等多重因素影响。
一旦确诊只能长期服药控制血压,降低并发症风险,根本无法一劳永逸根除。宣称“根治高血压”的偏方或神药,已被权威医学研究多次否定。
糖尿病:终生伴随,“断根”是陷阱。糖尿病,尤其是2型,近年来更为高发。2021年中华医学会数据显示:我国糖尿病患者超1.3亿,发病率12.8%。
现代药物和胰岛素疗法可有效控制血糖,提高生活质量,但目前尚无彻底“逆转”糖尿病的医学证据。所谓“包治糖尿病”“三个月根治”,多属欺诈,甚至会延误治疗时机,酿成不可逆并发症。
![]()
类风湿关节炎:一旦发作,只能缓解。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机制极其复杂。现有免疫抑制药物能够缓解关节炎症和疼痛,延迟关节变形,但无法切断疾病的根源。中华风湿病学会权威共识明确指出,类风湿性关节炎尚无根治手段,应以综合管理为主。
慢性乙型肝炎:可控但不可消灭。我国是乙肝大国。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数据,约有8600万乙肝病毒携带者。抗病毒治疗可以抑制病毒、延缓肝损伤,部分患者可达“临床治愈”,即表面抗原转阴。但肝内病毒难以完全清除,治愈率不到13%。目前权威指南均不承认“彻底根治乙肝”的说法。
![]()
抑郁症等部分慢性精神疾病:缓解胜于治愈。抑郁症等慢性精神疾病,容易反复发作。以世界卫生组织公布数据为例,约有1/3患者可通过规范治疗长期缓解,但还是有较高复发率。
依赖“短期速效”甚至高价“康复营”,效果并不可靠。维护良好生活习惯和持续心理干预,是长期稳定的最优解。
每一种“治愈”谎言背后,都是利益诱惑与认知误区。许多人,尤其是老年群体,被低价、神奇的根治法所吸引,但结果往往令人痛心,经济受损、错过规范治疗甚至危及生命。
医学并不是万能的,更不是“灵丹妙药”的代名词。对慢性、不可逆疾病,关键在于长期规范治疗和行为管理。有大量循证医学证据表明,定期随访+按医嘱服药+科学生活方式,可以大幅降低重大并发症概率,提高生存质量。
![]()
比如,高血压患者遵循健康饮食与规律运动,卒中风险下降27%;糖尿病患者规范用药,肾功能衰竭概率降低近17%。一味幻想根除、滥用偏方,反而会忽视了真正有效的自我管理策略。
遵循医生建议:按时复诊,合理用药,不轻信“断根秘方”。
重视慢病管理:监测血压、血糖或慢病相关指标,定期评估身体变化。
健康生活方式:膳食均衡、适量运动、控制体重、戒烟限酒。
心理咨询支持:积极面对慢病带来的心理压力,出现情绪困扰时及时求助专业人士。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