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武器被认为是国家防御反击的“杀手锏”,因为没有哪个国家能承受这种武器的肆意攻击,有种观点认为,即便是领土大如俄罗斯,也无法承受200颗核弹的爆炸,因为它的爆炸威力和后续影响都是人类所无法承受的。
![]()
大家都知道美国和俄罗斯是传统的核大国,其核弹头数量都曾经超过1万枚,后来在削减核武器条约的推进下,核弹头数量才逐步减少,但如今有种说法认为两国各自的核弹头规模仍然在1700枚左右。
![]()
那么我国有多少核弹头呢?外媒乃至一些军事专家对此有不少猜测。有一条最新消息显示,美国空军高官认为我国核弹头数量已达600枚,2030年时将达到1500枚。
![]()
据《观察者网》10月12日援引《华盛顿时报》等美媒当日的报道:美国参议院军事委员会在近日的一次提名听证会上,新任空军参谋长肯尼斯·F·威尔斯巴赫四星上将抛出的一组数据,宣称中国核弹头数量已从2020年的约300枚增至当前的600枚,且“预计到2030年将达到1500枚”,届时将与美俄核武库规模基本持平,投送手段也在同时快速升级。
![]()
这一言论不仅延续了美国近年来对我国核力量的炒作惯性,其实从数据本身来看,威尔斯巴赫的表述存在明显的“前后矛盾”与“横向错位”。
纵向对比,五角大楼2024年1月发布的《战略安全报告》仍预测中国核弹头“2035年才可能触及1500枚”,短短一年多时间,时间线被压缩至“5年内”,增长幅度凭空增加50%,却未提供任何新的情报依据支撑这一调整。
横向参照,同期其他权威机构的数据更显客观:美国战略司令部2025年3月报告明确中国核弹头存量“超600枚”,但预测2030年“仅可能达到1000枚”;瑞典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SIPRI)2025年6月数据同样锁定“600枚”,且指出这一数字较2024年增长100枚,属于稳步提升而非“爆发式扩张”。
![]()
更关键的是,威尔斯巴赫刻意回避了核武库规模的“总量对比”与“结构差异”。当前美国部署状态的核弹头约1700枚,加上非部署状态的储备,其实总量超过5500枚;而俄罗斯部署数量与美国相当,总存量亦突破5000枚。
即便按五角大楼最新的“1500枚”预估,我国核弹头数量也仅为美俄各自总量的三分之一左右,且美俄核武库中包含大量冷战时期遗留的老旧弹头,即便按照美空军高官的说法,我国达到600枚弹头的增长,伴随的是“三位一体”核打击体系的现代化升级——这并非简单的数量叠加,而是防御能力的必要补强。
![]()
从中国核力量的发展轨迹来看,所谓“扩张”本质上是“自卫防御”逻辑的延伸。十年前,中国核弹头数量约250枚,海基核力量仅有少量试验性装备,核威慑主要依赖陆基固定发射井导弹;如今,6艘094型战略核潜艇服役,每艘可搭载12枚射程超7000公里的巨浪-2导弹,构建起可靠的海基二次打击能力;陆基东风-41实现公路机动部署,东风-5C液体洲际导弹具备分导式多弹头打击能力,东风-26则以“核常两用”特性填补中远程威慑空白。
![]()
这些装备升级的核心目标,始终是“确保反击”而非“主动攻击”,与我国“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原则高度契合。正如SIPRI研究员在分析中指出的,我国核力量的增长“完全匹配其国家安全需求的变化”,尤其是在美军将萨德反导系统部署至印太、常态化派遣核潜艇巡航南海、计划在日韩部署战术核弹的背景下,提升核力量的生存与突防能力,是维护主权的正当权利。
美媒对我国核力量的炒作,本质上是“双重标准”下的战略工具。一方面,美国作为全球拥有最庞大、最先进核武库的国家,近年来持续投入巨资升级“三位一体”核力量——计划未来十年花费1.5万亿美元更新核弹头、洲际导弹与战略轰炸机,同时研发低当量战术核武器,甚至公开讨论“有限核打击”的可行性;另一方面,却对我国维持“最低威慑”的核政策指手画脚,将我国的防御性升级污蔑为“破坏全球战略稳定”。
![]()
更具讽刺意味的是,美国2018年主动退出《中导条约》,打破了冷战后形成的导弹武器控制体系,如今却以“中国核力量增长”为由,要求我国加入美俄核裁军谈判,试图通过规则束缚我国手脚,维持自身核霸权。
从国际核军控进程来看,我们始终是“稳定的建设者”,而美国则是“规则的破坏者”。我国是全球唯一承诺“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核国家,也是唯一对无核国家明确“不使用或威胁使用核武器”的核国家,这种政策的稳定性与延续性,为全球核安全提供了重要锚点。
![]()
而且,我们一直在推动建立“均衡、有效、可持续”的全球核军控体系;反观大洋彼岸,不仅阻挠《禁止核武器条约》生效,还通过美英澳三边安全伙伴关系(AUKUS)向无核国家澳大利亚转让核潜艇技术,为区域核扩散埋下隐患,其行动与“核不扩散”理念背道而驰。
![]()
回到威尔斯巴赫的言论本身,其背后更隐藏着美国军方的“预算诉求”与“战略造势”逻辑。近年来,美国空军多次以“中国核威胁”为借口,向国会申请巨额军费——从“金穹”战略防御计划到新一代洲际导弹研发,每项提案都需渲染“紧迫威胁”以获得支持。而“中国核力量5年内追平美俄”的说法,既能向国会施压争取预算,又能在印太地区制造“中国威胁论”的舆论氛围,为美国强化军事同盟、推进战略前沿部署寻找借口。
![]()
但事实证明,这种“数字炒作”难以掩盖全球核安全的核心矛盾:当前全球1.3万枚核弹头中,美俄合计占比超90%,这种结构性失衡才是核冲突风险的最大源头,而非中国维持的“最低威慑”力量。
未来,我国核力量的发展仍将遵循这一逻辑——数量增长服务于“有效威慑”,技术升级聚焦于“生存能力”,政策立场坚守“防御底线”。
而全球核安全的真正出路,不在于对某个国家的核力量进行数字炒作,而在于美俄率先履行核裁军优先责任,摒弃冷战思维与霸权逻辑,与包括中国在内的国际社会共同构建均衡、可持续的战略安全架构。
![]()
要知道,核战争没有赢家,唯有理性对话与相互克制,才能筑牢全球和平的防线。
消息来源:《观察者网》10月12日报道《美空军一把手炒作:5年内中国核力量达到美俄同等规模》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