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青海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批准《湿地水鸟同步调查技术规范》《小微湿地修复技术规范》两项地方标准发布,为全省湿地生态保护与修复工作提供了科学统一的技术遵循,标志着青海湿地管理精细化、标准化水平迈上新台阶。
作为湿地资源大省,青海湿地面积达712.88万公顷,占全国湿地总面积的12.64%,居全国前列。此次两项标准由青海省林草局湿地管理处、省湿地保护中心联合青海大学等单位共同制定,立足高原湿地生态特征,历经多轮调研、论证与完善,最终形成贴合青海高原实际的技术规范体系,是青海强化湿地生态系统保护修复的重要举措,以标准化管理助力中华水塔生态安全,持续巩固青藏高原生态安全屏障。
其中,《湿地水鸟同步调查技术规范》明确了调查原则、方案编制、数据管理等核心内容,建立全周期监测体系,规定春季(3—5月)、秋季(9月—11月)迁徙期每月至少开展1次调查,繁殖期(5—8月)开展2次调查,越冬期开展1次调查。标准推荐采用直接计数法、分区直数法等科学调查方式,重点覆盖国家公园、珍稀水鸟栖息地等关键区域。该标准的实施将有效提升水鸟资源动态监测的准确性,为黑颈鹤等珍稀鸟类保护提供精准数据支撑。
《小微湿地修复技术规范》聚焦面积600平方米至80000平方米的退化小微湿地修复,与此前发布的《小微湿地认定规范》形成互补,共同完善小微湿地管理体系。标准确立“因地制宜、生态优先、突出功能”的核心原则,明确形态修复、基质设计、岸带建设、植物选配等关键程序,并针对不同目标细化技术要求,为高原小微湿地生态功能恢复提供了可操作的技术路径。(工人日报客户端记者 邢生祥)
来源:工人日报客户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