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在繁华的澳门街头,一个年轻漂亮却穿着破烂的妇女,每天都带着一个孩子四处乞讨。
然而,路过的人却无一人伸出援手,眼看孩子因多日未进食饿的面黄肌瘦,妇女捡起一块牌子写道:“我是抗日名将王铭章上将的遗孀......”,并将这块牌子举在胸前。
看到王铭章的名字后,大家纷纷反应过来,这是王铭章的妻子叶亚华,于是过路人纷纷伸出援手,还有大量媒体报道。
王铭章究竟立下了多大的战功?他的这对妻儿最终结局如何?
王铭章认识叶亚华的时候,对方才十几岁,虽然年纪小,但已经可以看出日后是个美人胚子,当时,叶亚华是四川大学的校花,甚至还被称为“成都之花”。
王铭章与叶亚华认识后,两人发现彼此兴趣相投,有说不完的话题,没多久就组建了家庭。
但婚后不久,全面抗战爆发,拥有满腔爱国情的王铭章毅然决然投身前线战场。
在出发前,王铭章将妻儿叫到身前。嘱咐道:“这次出川抗日救国,敌强我弱,短期内打不完,如果我战死沙场,也是死得其所!”
嘱咐完后,王铭章跟随川军大军出发,他们经川陕公路一路前进,在1937年10月14日,王铭章带领的122师364旅率先抵达山西。
来到太原后,王铭章的队伍一开始奉命东行到岩全镇,没过几天,他们又接到紧急命令,即刻迎击西进之敌。
王铭章紧急带人赶往东回村布防,但因为时间紧急,还未部署完毕就与日军相遇,双方展开激烈火拼。
日军飞机不停轰炸,情况对364旅十分不利,经过一天激战,王铭章终于带队成功突围,但他们却伤亡2000人。
看着手下弟兄们少了这么多,王铭章内心悲痛不已,同时他对日军的恨意也达到了顶峰,他下定决心,一定要给兄弟们报仇。
很快机会就来了,1937年底,日军为了打通南北战场,将目标放到了徐州,徐州会战正式打响。
为了拿下徐州,日军必须先拿下台儿庄。而滕县作为台儿庄的北面门户,是日军必夺重地。
此时,王铭章已经跟随川军来到了前线,为了防守滕县,李宗仁让45军作为第一线,41军作为第二线,而王铭章担任41军前线总指挥。
1938年3月14日,日军派出1万的兵力向滕县袭来,还有20多辆坦克、二三十架飞机助阵。
飞机在王铭章等人头顶盘旋,子弹疯狂射向城内,守城的战士们倒下一波又一波,但前一排倒下,后一排立即顶上,日军猛攻了一天,却没有前进一步。
无奈下,日军只好一边正面攻击,再抽出一支队伍侧面迂回,试图切换滕县守军退路,王铭章一眼看破日军的计策,急调124师372旅增援,经过一番激战,终于守住了防线。
经过大大小小的战役,最后城内可以战斗的守军已经不足2000人,现在他们有两个选择,一,出城机动作战,二,死守孤城。
王铭章得到的指示是死守孤城。面对敌强我弱的局势,王铭章没有丝毫畏惧,他已经做好了牺牲的准备:“身为军人,牺牲原为天职,只有牺牲一切以完成任务,虽不剩一兵一卒,也无怨言。”
16日黎明,日军用大炮开路,炮击滕县城墙两个小时,在东关南城墙炸开一个缺口。接着,日军用机枪掩护步兵,借着缺口向城内冲去。
守军们也有自己的的办法,等到日军凑够五六十个时,守军拒扔手榴弹,日军损失惨重,只能暂时退兵。
日军也明白自己这次碰到了硬钉子,于是在17日,日军不仅用50多门大炮以及20多架飞机对着滕县疯狂轰炸,还派出了坦克,这才顺利冲到了城内。
王铭章明白局势危急,下定决心拼死守城。他亲自到城中心只会作战,虽有力延缓了日军的进攻速度,但因日军火力太猛,还是被逼至西关火车站。
在撤退过程中,王铭章身体多处中弹,英勇殉国。
王铭章的精神鼓舞了守城将士,他们自发集结起来与日军展开巷战,给日军带来了不小的麻烦。
这场战役虽结局惨烈,但给我国带来了积极影响,他们在滕县防守四天,而孙连仲利用这四天在台儿庄布置好了防御,之后汤恩伯主力出击,取得了著名的台儿庄大捷。
可以说,台儿庄的大捷与王铭章死守滕县有很大关系。
而对于王铭章的牺牲,打击最大的就是他的妻儿。叶亚华接到消息时根本不敢相信,后来两人虽然分隔两地,但王铭章几乎天天给他打电话,如果战事繁忙无法通话,王铭章也会想办法写信寄回来,她无法接受王铭章突然牺牲的消息。
5月8日,王铭章的灵柩抵达武汉,这里不仅有国民政府举行的隆重公祭仪式,还有无数了解王铭章事迹的武汉人民前来悼念。我党领导人也送去挽联,称赞王铭章死守孤城的行为。
随后,灵柩运往成都,叶亚华就在这里了,他细细察看了衣服以及人物特征,终于心痛承认这就是她的丈夫王铭章。除了叶亚华外,还有8万多人慕名前来悼念。
8月30日,王铭章回归故土,在他的家乡,有10万人出席公祭仪式,大家都在为这位国家英雄默默送行!
国民政府感念王铭章的贡献,将他追封为陆军上将,家人则得到了12000元抚恤金。
虽然得到了巨额抚恤金,但王铭章的家人却没有将这笔钱用于自身,而是实现王铭章的心愿,在生前,王铭章一直想成立一所学校。
因此,这笔钱也被用来成立了铭章中学。后来,叶亚华带着儿子王道纲来到澳门,但因为资金紧张,为了生存他们只能一路乞讨,见无人伸出援手,这才无奈下亮明身份。
当时王铭章壮烈牺牲,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因此,发现王铭章遗孀街头乞讨后,立即引起了无数媒体的报道,老蒋得知后,火速派人将叶亚华母子接到宝岛,并在这里担任英语教官。
2003年,叶亚华回到故土成都,当地政府对她表达了热烈欢迎。
在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时,新都区决定举行一个纪念活动,特意邀请了叶亚华。
此时的叶亚华已经上了年纪,在成都经常去医院调理身体,但听到这个消息后她十分兴奋,表示无论如何都要参加这次活动。
后来,叶亚华强撑着身体来到纪念现场,为王铭章送上了鲜花。
2005年8月15日,建川博物馆正式开放,这里树立着王铭章的铜像,而王铭章的后人见到铜像后十分激动,于2009年16日向博物馆捐赠了7枚从宝岛带回来的词匾,其中三块上面还有蒋介石的亲笔题词。
而王道纲在母亲的影响下,也是经常来到王铭章墓前悼念。后来的王道纲一心向佛,定居在宝岛的新北寺,但仍旧坚持悼念父亲,在他白发苍苍之际,他仍旧会拄着拐杖,在旁人的搀扶下一步步走上台阶,像母亲一般,将一朵鲜花放在父亲墓前。
除了王道纲外,每年的3月17日,还有王铭章其他亲友前来祭扫,其中,也不乏有一些陌生人,但听完将军事迹后深受感动,自发前来扫墓。
王铭章将军一心抗日,不畏艰难险阻,立下赫赫战功,他的英勇事迹至今仍为后人所传颂。在那烽火连天的岁月里,他以血肉之躯捍卫了国家的尊严与安宁,展现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精神风貌。而伟大的祖国亦未曾忘记这位民族英雄的功勋,不仅在他牺牲之地庄严立碑塑像,以供后人缅怀敬仰,更对他的家属给予了深切的关怀与礼遇,这份深情厚谊,是对英雄最好的告慰与尊崇。
祖国,这片辽阔而温暖的土地,永远是我们最坚强的后盾,她以博大的胸怀包容着每一个儿女的梦想与追求,用坚实的臂膀为我们遮风挡雨。让我们铭记历史,不忘初心,怀揣着对祖国的无限热爱,砥砺前行,在新时代的征程中继续发扬先辈的光荣传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热爱祖国,是我们每个人心中最真挚的情感,也是我们永恒的责任与使命。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