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薇:189❤️3926❤️5636
提到癌症,有人觉得“早期能切就切,晚期只能认命”,可现实中,有人早期术后咳血难恢复,有人中期化疗后差点垮掉,有人晚期被下“病危通知”,却都能实现带瘤生存。
【早期案例:翟彩霞 河南中牟人 2021年发现左肺下叶磨玻璃结节0.8×0.8cm】
2019年,翟彩霞频繁出现前胸后背疼、肋骨疼,起初误以为是胃病或肋骨炎,对症治疗却无好转。2021年1月CT提示:左肺下叶磨玻璃结节0.8×0.8cm。2月接受左肺下叶根治术,术后病理提示:微浸润性腺癌(早期),虽未需放化疗,却出现咳血症状,持续一周才减轻。
![]()
2021年3月,翟彩霞经病友介绍,求诊于袁希福老中医,依托“三联平衡疗法”调理。彼时身体凉、左肩背疼、左胳膊发胀、舌头木、吸气时胸背疼、睡眠差且长期大便不成形等症状改善。服用中药半年后,进入春秋巩固用药阶段。如今翟彩霞不仅身体恢复良好,还开了小厂做生意,生活重回正轨。
【中期案例:张小荷 河南驻马店人 2016年确诊卵巢癌】
2016年3月,张小荷摸到腹部活动的硬疙瘩,前往医院进行手术,病理结果:卵巢低分化腺癌。术后8次化疗让她虚弱到无法进食行走。出院时主治大夫反复叮嘱“每月复查防复发”,但她因每次复查需千余元,家境难以承担,最终食言。
同年10月,她在病友推荐下求诊于袁希福老中医。袁老按照“三联平衡疗法”思路调理身体,防止肿瘤复发。服药半个月,张小荷明显有劲、能吃饭;半年后复查,腹腔积液消失,指标基本正常。此后改为春秋两季巩固。
![]()
如今她抗癌多年未复发,曾开驾校旅馆接送学员、打理住宿,还拍抖音分享生活。当初主治大夫曾偷偷问她丈夫 “她还在不在”。
【晚期案例:冯迎秋 天津人 2021年确诊:右肺小细胞癌,伴淋巴结、骨转移】
2021年,53岁的冯迎秋因持续咳嗽确诊:右肺小细胞癌,伴淋巴结、骨转移,无法手术,化疗后心率骤升、需抽3200ml胸腔积液,妻子甚至备好寿衣。
后续化疗加免疫治疗引发剧烈副反应,他连厕所都走不动。妻子偶然看到河南卫视关于抗癌老中医袁希福的报道,同年4月求诊于袁老。
![]()
按照“三联平衡疗法”晚期减轻痛苦、延长生命、提高生存治疗调理。服药后冯迎秋不适减轻,后续结合化疗也顶住副作用:夜尿减少、睡眠好转、体重增20斤,肺部病灶从3.3×2cm缩至1.1×0.7cm。2025年7月,他精神饱满,自己开车千里从天津到郑州送锦旗,当年备好的寿衣仍在柜中,抗癌4年多的他已回归正常生活。
【“三联平衡”并非仅适用晚期,贯穿始终是关键】
对此,国家非遗袁氏中医肿瘤疗法第八代传承人袁希福老中医解释:“很多人觉得中医药只适合晚期癌症,其实不是。中医药应当贯穿癌症治疗的全过程,早期用能防复发,中期用能消症状,晚期用能减痛苦,关键就在于‘三联平衡’—— 调补身体的平衡,让正气能对抗癌邪。”
![]()
他进一步解释,针对癌症的不同阶段,调理思路也有侧重:
早期:重点 “三防”—— 防癌变加重、防术后复发、防转移扩散。就像翟彩霞,术后虽然不用放化疗,但身体平衡被打破,出现咳血、疼痛等问题,中药调回身体平衡,自然能稳定恢复;
中期:重点 “三消”—— 消癌块、消癌痛、消积水。比如张小荷,化疗后身体虚,容易复发,中药帮她消掉腹腔积液,补回正气,多年不复发;
晚期:重点 “三调补”—— 调补脾胃、调补元气、调补精血。像冯迎秋,晚期身体垮了,先把脾胃调好能吃饭,把元气补回来能扛住治疗,才能减轻痛苦、延长生命、提高生活质量,最终达到身体的气血阴阳平衡,实现带瘤生存。
袁希福老中医强调:“癌症不是‘一刀切’或‘猛化疗’就能解决的,关键是让身体保持平衡 —— 没病时调平衡能预防癌变,有病时调平衡能控制进展,病重时调平衡能减轻痛苦。不管是早期、中期还是晚期,找到身体的平衡点,才能在抗癌路上走得稳、走得远。”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