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厦门市翔安区司法局多措并举,坚持“三个到位”、凝练“三个特色”,在硬件建设、人员力量等薄弱环节聚力攻坚,破解难题,全力推进司法所规范化建设,全面带动司法行政工作整体提升,以此彰显基层司法行政“小窗口”,助力基层社会治理“大格局”的重要作用。
坚持“三个到位”,高标准实现规范化目标
人员配备到位。通过公开招考、内部统筹等多种方式,选齐配强队伍,坚持向基层一线倾斜力量。2021年来翔安区司法局通过公开招考或调入12名公务员,其中有9名被安排到司法所一线任职。现任司法所所长或负责人中,有6人通过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大胆选用年轻干部担任负责人,在实践中锻炼年轻干部能力,内厝司法所、新圩司法所负责人均为近两年新录用的公务员,司法所负责人中80后、90后占比为88.89%,司法所干部梯队年轻化、专业化优势进一步凸显。
硬件配备到位。各司法所均拥有独立办公用房,内厝、大嶝、新圩三个司法所拥有独立办公楼。其中,新圩司法所业务用房面积达610多平方米,花费近130万元进行改造,功能设置齐全完善,是我区规范化司法所建设的典范。近三年来,翔安区司法局累计投入司法所建设经费376万元,在2023年建成并投入使用民安、金海、凤翔、香山等四个司法所的基础上,2024年又重新择址促成马巷、凤翔司法所办公场所迁移改善,共计新增办公面积1073平方米,目前全区9个司法所办公面积共计3208平方米,所均办公面积达到356平方米。
业务规范到位。各司法所结合工作实际,将人民调解、社区矫正、普法宣传等各项业务工作进一步细化,规范首问责任制度、廉洁自律制度,确保责任分工明确到人,任务流程明确到日,做到司法所工作人员各司其职、有的放矢,各项工作稳步推进。局机关业务科室根据职责分工,加强业务指导和督查,不断提高司法所业务规范化水平。翔安区司法局还通过定期开展“悦分享·悦成长”主题演讲,社区矫正知识竞赛等活动,激励司法所工作人员主动学习业务知识,提升业务素质。
凝练“三个特色”,高质量提供公共法律服务
打造“一所一品牌”特色亮点。各司法所立足辖区实际,突出辖区特色,更好总结和提炼来自基层一线的好经验、好做法,打造司法所独有的服务品牌。闽南茶文化历史悠久,马巷司法所结合茶文化打造独具特色的茶调室,深受群众好评;大嶝司法所结合新机场建设,打造“空港法治明灯(嶝)”法治服务品牌;新圩司法所积极探索科技赋能法治宣传的创新实践,“法润新圩”智慧普法直播间;民安司法所为辖区内3000余家企业,打造“法润企航”特色品牌;凤翔司法所将林希元“谦和礼”精髓深度融入城乡基层治理实践,打造“希元和谐坊”调解品牌。
创新实施重大项目“伴随保障”。针对翔安正处于大开发、大建设关键时期,利益主体多元、矛盾纠纷多样、调解难度大的实际,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督促各司法所立足自身,加强人民调解实践创新,主动服务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各司法所持续以法律服务团队“伴随保障”的模式,助力各重点征拆项目顺利攻坚。全区大多数的非正常死亡、涉征拆、宅基地纠纷等案件,均由基层司法所充分利用地方资源,最大限度地把矛盾化解在萌芽、解决在一线。正是因为各镇街充分肯定司法所在服务中心工作、维护社会稳定方面的突出表现,才在新所建设、旧所迁址等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和投入。
实施司法所“下楼近民”工程。更贴民心,更近民意,通过不断置换司法所办公场所,逐步实施司法所“下楼近民”工程。马巷司法所于2024年整体入驻街道综治中心,由原来的四楼搬迁到一楼,更加便于群众上门办事,2023年新启用的金海、凤翔、民安、香山四个司法所,办公场所更是设立在沿街一楼。至此,翔安区已有8个司法所“敞开大门”直面群众提供公共法律服务。同时,翔安区司法局仍在积极谋划,争取新店司法所早日迁入更加便利的办公场所。(厦门市翔安区司法局)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