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彖下传
彖下传
第四十一卦:山泽损《损卦》
损,损下益上,其道上行。
本义
以卦体释卦名义。
程传
损之所以为损者,以损于下而益于上也。取下以益上,故云“其道上行”。夫损上而益下则为益,损下而益上则为损。损基本以为高者,岂可谓之益乎?
集说
蔡氏清曰:损下益上,利归于上也,故曰“其道上行”。下损则上亦损,故卦所以为损也。
林氏希元曰:损下益上,下损则上不能独益矣,卦所以为损也。
“其道上行”,先儒说者但主取民财一事耳。岂知如人臣之致身事主、百姓之服役奉公,皆损下益上之事也。必如此,然后上下交而志同,岂非“其道上行”乎?“上行”与“地道卑而上行”之义同。下能益上,则道上行矣;上能益下,则道大光矣。如此,则“道”字方有意味,而于两卦诸爻之义亦合。
损而有孚,元吉,无咎,可贞,利有攸往。曷之用?二簋可用享。二簋应有时,损刚益柔有时。损益盈虚,与时偕行。
本义
此释卦辞。“时”谓当损之时。
程传
谓损而以至诚,则有此“元吉”以下四者,损道之尽善也。损道之尽善,圣人特释“曷之用二簋可用享”。卦辞简直,谓当损去浮饰,曰“何所用哉?二簋可以享也”,厚本损末之谓也。夫子恐后人不达,遂以为文饰当尽去,故详言之:有本必有末,有实必有文。天下万事无不然者,无本不立,无文不行。父子主恩,必有严顺之体;君臣主敬,必有承接之仪;礼让存乎内,待威仪而后行;尊卑有其序,非物采则无别。文之与实,相须而不可缺也。及夫文之胜、末之流,远本丧实,乃当损之时也。故云“曷所用哉?二簋足以荐其诚矣”,谓当务实而损饰也。夫子恐人之泥言也,故复明之曰:“二簋之质,用之当有时,非其所用而用之,不可也。”谓文饰未过而损之,与损之至于过甚,则非也。“损刚益柔有时”,刚为过,柔为不足,损益皆损刚益柔也。必顺时而行,不当时而损益之,则非也。或损或益,或盈或虚,唯随时而已,过者损之,不足者益之,亏者盈之,实者虚之,“与时偕行”也。
集说
徐氏几曰:卦辞曰“损有孚”,彖传曰“损而有孚”,加“而”字,义晓然矣。
张氏清子曰:“当其可之谓时”。当损而损,时也;不当损而损,则非时。
程传之义,施于贲卦则可。此卦所谓“损”者,乃谓时当节损,如家则称贫富之有无,国则视凶丰为丰俭之类耳。故曰“损而有孚”,言时虽不得已而损,而以有孚行之,如祭祀虽不能备品,而以至诚将之也。“二簋”喻节损之义。然下云“损刚益柔”者,非以损刚喻二簋也。刚为本,喻孚诚;柔为末,喻仪物。以孚诚之有余,补仪物之不足,则虽二簋而不嫌于简矣。此“损刚益柔”之义。
来源:清·李光地《周易折中》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更正/删除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