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前,在徐汇区的黄道婆纪念公园里,有一群人用眼睛看、用双手触摸、用全身去感知,从棉田到布匹的完整,而这趟旅程远没有结束,当科技遇上非遗,可持续、新科技面料的探索会更精彩。
在棉田,追寻那抹温柔
跟随黄道婆纪念公园的专职讲师,孩子们仔细寻找着偶挂枝头的花朵、等待绽放的棉桃、刚被雨水冲洗过的“棉朵朵”等。“上过太空的棉种C41,有着更适应环境的特性,这片棉田里有10多种棉,大家可以看看它们的不同。”当孩子们轻轻触摸柔软的棉朵时,书本上的棉有了真实、温柔又富有韧性的触感。“这还是我第一次见到棕色的棉花,我以为这些棉絮是染色的。”
![]()
参观棉田
上纺车,蓬松到坚韧的奥秘
孩子们都想知道棉絮在老师手中是如何被快速地拉成连绵不断的纱线。黄道婆发明创造的三锭纺车作为那个时代的新科技,极大地提升了棉纺织业的发展,老师边介绍边示范如何纺线。“慢一点,脚踩得太快,手上跟不上,纱线就容易断。”在老师的细心指导下,看似简单的动作却极度考验协调性与耐心,孩子们渐渐掌握了要领,一点点将棉絮在抽捻中变成纱线,感受元代的科技发展。
![]()
体验三锭纺车
经线中, “经纬生花”的精妙
经线是纱线上织机前最重要且考验经验的一步。成千上万根经线经过精准编排,最终会成为独特的纹样。在先棉大讲堂上,新生代文化讲述者带来了一场以“经纬生花”为题的分享,让孩子们了解了中华传统服饰中那些繁复且惊艳的纹样背后的编排逻辑。在动手实践中,孩子们明白了“脑中一张图、手中一根线”的精妙之处,更惊叹于古人们所开创的如此精密又美轮美奂的纹样世界。
![]()
实践模拟经线
经纬里,唧唧复唧唧的交错
坐在传统织机前,脚踩踏板、手中投梭,一声声“唧唧复唧唧”荡漾开来。如果说经线是布匹的筋骨,那么一次次穿梭中的纬线则将它们紧密起来,一经一纬交错成布匹的平整和纹理。
![]()
体验织机穿梭
染上色,让素朴孕育诗意
植染技术为布匹绘上了艳丽和光泽。孩子们以蓝草为墨,将白色的布匹浸染成迷人的蓝靛,深浅不一、纹路各异,而每一条小蛇偶都成为了独一无二的“作品”。
![]()
让小蛇偶染上独一无二的蓝
“我们期待能有更多青少年加入这趟旅程,亲手制作一件衣服,融入汉服的礼仪、新科技面料等,对‘先棉精神’有更深的体察和领悟,让黄道婆精神与棉纺织记忆在新时代有更好的传承与发展。”黄道婆纪念公园学术顾问方云表示。
记者:徐喆衎
编辑:罗时珎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徐汇官方账号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