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永福县三皇镇1800亩洛神花迎来盛采期。缀满枝头的艳红花萼,不仅构成乡村丰收的绚丽图景,更成为村民实现家门口增收的“富贵花”,为当地乡村振兴注入鲜活动力。
10月9日上午,记者走进三皇镇马安村,沿途可见村民驾车运送洛神花前往加工厂,筐中艳红的洛神花朵与秋日蓝天相映,洋溢着丰收气息。种植地里,村民穿梭花间,熟练采摘成熟花萼,果桶很快装满。“我家种了6亩洛神花,今年每亩能收2500斤左右,收购价1.1元一斤。”忙着采收的村民刘昭育擦去额头汗珠,脸上满是笑意。
![]()
村民在采摘洛神花。记者李忠波 摄
位于马安村的永福乡知种养专业合作社内,加工场景同样火热。满载新鲜洛神花的车辆有序驶入,经称重交易后进入加工环节,工人们分工协作,进行去核分拣打包等工序,现场井然有序。
“洛神花又名玫瑰茄、红桃K。花萼肉质多汁,富含蛋白质、维生素C、氨基酸及铁、钙等矿物质,花青素含量高、抗氧化功能显著。”合作社负责人林昭泽介绍,洛神花用途广泛,可晒干冲泡、蜂蜜浸泡或泡制药酒,被誉为植物界的“红宝石”,深受国内外消费者青睐,市场需求旺盛。
![]()
村民在搬运洛神花。记者李忠波 摄
林昭泽表示,洛神花易种植、好管理,4月栽种,10月采收。目前合作社的洛神花主要供应奶茶店,还深加工成冻干花、伴手礼,销路稳定,每天能收五六万斤。“我们和农户签协议,提供种子并以不低于1元每斤的保底价回收。加工无需重体力,六七十岁的村民也能做,今天的100多名工人都是本村及周边的村民,在家门口就能挣钱。”
“做得多的每天能得到120元钱,比外出打工舒心!”马安村50多岁的村民林小兴一边去核一边说。如今,三皇镇不少村民依托该产业实现家门口就业,无论是种植采收还是加工,都有稳定收入。
![]()
工人在打包洛神花。 记者李忠波 摄
近年来,三皇镇以政策引导、技术扶持、市场对接为抓手,将洛神花种植扩至1800亩,构建“公司+合作社+订单+农户”模式,带动600余户农户参与。该产业预计可产生约800万元的经济效益,带动周边农户务工增收约120万元,实现跨越式发展,成为乡村振兴特色支柱产业。该镇政府还精准施策整合资源,出台专项扶持政策、引入先进技术、搭建产销平台,以紧密联动机制降低农户风险、提升产业效益,为产业注入动力。
“洛神花产业是‘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生动实践。”三皇镇镇长韦代文表示,下一步该镇将做深产业链,引进精深加工技术开发高附加值产品,结合花田景观发展乡村旅游,打造“种植+加工+文旅”融合模式,让洛神花成为镇域特色名片,拓宽村民增收渠道,推动乡村振兴再上新台阶。
来源|桂林日报(记者李忠波 通讯员莫振东 莫清)
桂林市融媒体中心出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