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肉的给她算便宜了点,我就觉得他们肯定有一腿。” 吉林松原宁江区法院的法庭上,年过半百的邹某说出这句话时,在场人都愣住了。谁也没料到,这句荒唐的 “证据”,会让一对结婚 30 多年的夫妻走到刀刃相向的地步。
![]()
市井小事成了 “出轨铁证”
事情要从去年说起。邹某和赵某结婚三十载,街坊都知道老邹是个顾家的人,挣钱全往家里拿,两口子平时没红过脸。但从去年开始,邹某像变了个人,总爱琢磨些没影的事。
真正让他心里扎刺的,是一次再寻常不过的买肉经历。那天夫妻俩去超市买骨头,摊主看赵某常来,把好坏掺着的骨头都按低价算了。就是这几块钱的优惠,在邹某眼里成了 “暧昧信号”—— 他认定妻子和卖肉摊主有染,这优惠就是 “暗号”。
从那以后,猜忌像野草般疯长。儿子后来回忆,案发前一两年,父亲总说些不着边际的话,一会儿怀疑邻居议论他,一会儿觉得有人跟踪,整个人陷入 “被害妄想状态”,说啥都听不进去。街坊也常听见邹家吵架,翻来覆去都是 “卖肉的” 那点事,没人想到会出人命。
![]()
客厅里的刀光与三十年情分
今年 3 月的一天,积怨彻底爆发。邹某又揪着 “买肉优惠” 的事和赵某争吵,越吵越激动的他突然冲进卧室,从床头柜抽屉里掏出一把早就备好的木柄单刃尖刀。
“我记不清他扎了多少刀,只觉得浑身疼,血止不住流。” 躺在病床上的赵某声音发颤。医院诊断书罗列的伤情触目惊心:横结肠穿透伤、小肠多处破裂伤、大网膜损伤、小肠系膜损伤 —— 每一项都足以致命。
可谁也没想到,捡回一条命的赵某,竟主动提出不做伤情鉴定。“我们结婚三十多年,他平时挺能挣钱,都往家拿。我还有儿子孙子,不想深究他,也不评残了。” 她的话里没有怨恨,只剩无奈。
![]()
法庭上的争议:是妄想还是猜忌?
邹某的辩护人提出,被告人长期有偏执性认知障碍,作案时可能陷入 “被害妄想状态”,应按限制刑事责任能力人量刑。这并非空穴来风,北京回龙观医院主任医师闫少校解释,被害妄想患者会把日常小事曲解为迫害证据,还可能出现暴力倾向。
但法院最终没采纳这一辩护。经查,现有证据无法证实邹某患有精神疾病,那句 “买肉便宜就是有问题” 的荒唐逻辑,本质是极端猜忌的恶果。
10 月 12 日,一审判决下来:邹某犯故意杀人罪,判处有期徒刑十年六个月。法院考量了多个从轻情节 —— 犯罪未遂、坦白认罪、被害人谅解,还有这起悲剧源于婚姻家庭矛盾。但法官强调,即便获得谅解,重伤案件仍要追究刑责,“被害人谅解” 不是免罪金牌。
![]()
目前,邹某已提起上诉,案件还在审理中。而赵某那句 “不深究” 的背后,是三十年夫妻情分,还是为了维系家庭完整的妥协,没人说得清。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