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0年代的华中战场,新四军七支主力部队强弱不一,粟裕带着三千多人的队伍,从苏南的芦苇荡里起步,一步步壮大,到解放战争时,已经能单独扛起三大主力纵队的担子,这支队伍到底靠什么走过来的。
![]()
抗战初期,粟裕的部队没什么名气,一九三九年他和陈毅刚到苏南,手里就四千多人,但他打每一仗都讲究,小仗也打得有门道,黄桥决战那回,他带着三千多人,硬是拖住了几万敌军,为新四军在苏北站住脚,撕开了一道口子。
![]()
最让人没想到的是粟裕怎么用人,他手下的叶飞、王必成、陶勇三个团长,后来都成了能独当一面的战将,这三个人有个共同点,打仗敢拼,带兵有门道,王必成的老虎团在孟良崮战役里,光靠刺刀就捅穿了整编七十四师的防线,粟裕从不把他们当小兵使唤,放手让他们带部队自己打,结果反而打得更凶更准。
![]()
关键转折在1941年,皖南事变之后,粟裕被派去当苏中军区司令,这让他有了把部队拢起来的机会,他把原先散在苏中、苏南的队伍重新打散,挑出能打的骨干混进各个团营,把弱的队伍拆了补进别的单位,这么一通调整,三年下来,第一师的战力硬是涨了十倍。
![]()
解放战争一开始,别的部队还在靠老队伍打游击,粟裕的第一师已经能拉起上万人打攻坚战,一九四七年宿北战役,他把三个旅扩成三个纵队,每个纵队都配了炮兵团和工兵营,这种整编速度让国民党那边都愣了,说共军怎么突然就成规模了。
![]()
粟裕的部队打仗总找敌人软的地方打,孟良崮那回,明知道整编74师是王牌,还是挑山地硬攻,就因为看出来敌人的炮在坡上使不上劲,这种 knack 加上敢往险处钻的劲头,让他的队伍总在最要紧的时候翻出新局。
到1948年,粟裕的三个纵队成了华野最靠得住的底牌,别的部队打硬仗总得喊叶飞纵队来撑场子,这三个纵队枪炮不差,人也肯拼,这背后是粟裕二十年没停过的琢磨,他不看人数多少,只管一个一个把兵练成能捅破敌阵的刀尖儿。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