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首例,刷假弹幕被罚款10万,登上央视新闻警醒各位网友,全国首张“职业弹幕人”罚单的诞生,可以说是直播电商行业的一次警钟,这不是一场简单的行政处罚,而是一记重锤,砸向了虚假流量、造假口碑的灰色产业链。
![]()
长期以来,直播间里的“人声鼎沸”、弹幕狂刷、销量飙升,被包装成了消费者信赖的“繁荣景象”,可现在真相揭开:不少所谓的“真实反馈”,其实只是雇来的职业水军,一场精心设计的“数字幻觉”。
![]()
这次被处罚的企业,正是售卖“燃咔果冻”的品牌,它在直播间中打出“轻松瘦35斤”“不饿不动也能瘦”的噱头,用弹幕铺天盖地地制造“真实购买体验”,直播间内,账号一个接一个刷屏——“我吃三天瘦了五斤”“姐妹们真的有效!”、“夜宵党救星来了!”看似多地消费者的热情反馈,实则都是职业弹幕人操控的结果,更离谱的是,同一个账号今天来自新疆,明天变成上海;一分钟前说“瘦35斤”,一分钟后又换成“瘦16.6斤”,逻辑崩塌,却足以迷惑大量普通观众。
![]()
北京市市场监管局介入调查后,很快发现这些“正面弹幕”的异常规律:同样的内容被不同账号反复发送,甚至一模一样的评论精准同步,这种“高度一致性”,暴露了幕后操控的技术痕迹——所谓的“职业弹幕人”,其实就是由商家雇佣、专门制造舆论氛围的虚拟推手,他们不卖货,却能用虚假的热度,操纵消费者的决策,制造“从众效应”,让理性的判断被情绪裹挟。
![]()
最终,这家公司被罚款10万元,金额虽然不大,但意义重大——这是全国首例针对“职业弹幕人”行为的处罚,它标志着监管部门正式将“虚假弹幕宣传”纳入法律打击范围,也意味着直播带货的虚假繁荣时代,正在被逐步清算。
![]()
这场处罚,揭开了直播电商最黑暗的一角,过去几年,很多消费者被假评论、假销量、假热度所蒙蔽,信任成为商家操纵的工具,如今,这场“10万元罚单”无疑是对整个行业的一次警示:流量可以造,口碑可以编,但法律底线不能碰。
![]()
未来,监管的目标不仅是查封几个“职业弹幕人”,更是要重塑行业信任体系,直播带货应当回归初心——让优质的产品和真诚的推荐赢得消费者,而不是靠技术操控情绪、用假热度掩盖真问题,这一张罚单,虽然小,却划破了流量幻象的表皮。它告诉所有带货者:镜头可以造梦,但谎言终究要醒,对此你们有什么想说的吗?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