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网络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请悉知。
荧幕上身形纤细的女演员,私下里可能藏着惊人饭量,袁姗姗就用十一假期的老家觅食之旅印证了这一点。阴雨连绵的襄阳透着深秋的湿冷,却拦不住她直奔街头小吃的脚步,坐着妈妈的电动车穿行老巷的模样,活脱脱就是个普通归家的姑娘。
袁姗姗的返乡出行装备格外接地气。妈妈骑着电动车在前头把控方向,富态的身形裹在厚实的挡风被里,白色的挡风布一直拉到脖颈处抵御寒风。后座的袁姗姗把身体紧紧贴在妈妈后背取暖,连帽卫衣的帽子罩住大半张脸,手指还牢牢攥着帽子边缘的缝隙,生怕冷风钻进去。这场景和她在《我家那闺女》里泼水洗地毯的随性模样如出一辙,全无半点明星架子。
![]()
尽管天气寒凉,襄阳的打卡地仍挤满了十一出游的游客。毕竟跨越千里而来,谁也不愿窝在酒店浪费假期。对袁姗姗来说,回家的意义更在于那些刻在记忆里的味道,要是不把念想已久的小吃挨个尝遍,简直要成遗憾。
街角的红糖锅盔摊是她的第一站。刚出炉的锅盔泛着焦香,金黄的外皮还烫得烫手,袁姗姗左手倒右手来回掂着,迫不及待咬下一口。酥脆的外壳瞬间碎裂,甜香的红糖浆缓缓流出来,这是她从小吃到大的味道,每次回家都少不了这一口。
啃完锅盔,她熟门熟路拐进巷弄,找到那家藏在老居民楼里的 “老奶奶粉条汤”。湿冷的天气里,一碗热气腾腾的粉条汤端上桌,乳白色的汤头飘着葱花,嗦一口粉条滑嫩入味,暖意顺着喉咙蔓延到全身。吃着粉条的间隙,袁姗姗突然想起附近的烤串摊,当即追加了几串烤肉和烤鱼干,一口粉条一口烤肉,吃得满脸满足。
![]()
“家乡的味道怎么也吃不够。” 她边吃边感叹,平日里为维持身形的节食准则早被抛到脑后,碳水带来的快乐在这一刻达到顶峰。这种不顾形象的吃相,和她在综艺里跟孙坚互怼、差点烧了厨房的真实模样一模一样。
吃饱喝足,母女俩才想起还有件事要做 —— 放孔明灯。让人忍俊不禁的是,这位女明星选的孔明灯上赫然写着 “暴富平安” 四个大字,简单直接的愿望像极了普通人的心声,接地气的样子引得网友直呼可爱。
返程时,袁姗姗索性摘掉了帽子,想来是吃了太多美食,浑身都透着暖意。坐在妈妈的电动车后座,晚风掀起她的发丝,完全没有镜头前的精致包袱。
![]()
第二天一早,袁姗姗的觅食之旅再度开启。这次她特意赶了早市,目标明确地冲向早餐摊,一次性点了三鲜豆皮、清汤和薄炒刀削三种主食。襄阳的三鲜豆皮藏着讲究,糯米混合鲜笋、香菇和肉丁,外层煎得金黄焦脆,和北京驻京办餐厅里的精致版本比起来,街头小摊的烟火气更浓。薄炒刀削则带着家常滋味,软滑的面条裹着酱香,据说是用猪肉和海带熬汤做底,鲜得人胃口大开。
到了中午,为了吃上一碗地道的牛杂面,袁姗姗心甘情愿排起长队。看着队伍前头师傅往面里加牛杂、浇红油的动作,她满眼期待的样子被拍了下来。要知道襄阳人对牛杂面的热爱深入骨髓,重油重辣的汤底搭配筋道的碱面,是刻在当地人基因里的味道,袁姗姗这股执着劲儿,完全是资深吃货的标配。
从红糖锅盔到牛杂面,从冒雨坐电动车觅食到孔明灯上的朴实愿望,袁姗姗的返乡之旅没有刻意营造的明星光环,反而满是烟火气。就像她在节目里展现的真实生活状态一样,这样不端着的模样,或许正是观众喜欢她的原因。
![]()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