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毛泽东同志在1941年作的《关于农村调查》的重要讲话中有一段说:“苏东坡用‘八面受敌’法研究历史,用‘八面受敌’法研究宋朝,也是对的。今天我们研究中国社会,也要用个‘四面受敌’法,把它分成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军事的四个部分来研究,得出中国革命的结论。”(见《红旗》杂志1979年第1期,第5页)
“八面受敌”一词见于苏轼(东坡)《又答王庠书》(载《经进东坡文集事略》卷四十六中)。王库是苏轼的侄婿,他为准备参加科举考试,向苏轼请教读书方法。苏轼回答他说:“实无捷径必得之术。”要他不要图省事,求速成,而要“强力积学数年,自有可得之道”。意思是努力钻研,功到自然成。下面苏轼谈他的治学方法说:
但卑意欲少年为学者,每一书皆作数过(即数遍)尽之。书富如海,百货皆有,人之精力,不能兼收尽取,但得其所欲求者尔。故愿学者每次作一意求之。如欲求古今兴亡治乱、圣贤作用,但作此意求之,勿生余念。又别作一次,求事迹故实、典章文物之类亦如之。他皆仿此。
大意是,书籍内容丰富,人的精力有限,不可能一下全部掌握它。因此,一部书要多读几遍。每读一遍,要有一个中心题目,一心注意与这个题目有关的材料,不管其他;下一次选定新题,再注意与新题有关的材料。如此循环几遍,自然能够深入。苏轼最后说:“此虽迂钝,而他日学成,八面受敌,与涉猎者不可同日而语也。”就是说,这看起来是个笨工夫,但日积月累,使自己掌握了各方面的知识,遇到问题,自能应付裕如。好比打仗一样,对敌情了解得透彻,虽然八面受敌,也无所畏惧。这较之那些读书漫无目的,走马观花,浮光掠影,读后毫无心得的人,真有天渊之别了。
苏轼这个读书法,无疑是从他读书的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之谈,确实很有用,值得重视。我们今天研究历史,要搜集、整理史料,基本上还是用这个方法。毛泽东同志把它推荐给我们,不仅是对这一方法的肯定,也指示给我们一个重要的治学之道。
(原载《历史教学》1979年第2期)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