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大爷今年刚满68岁,退休后的生活安逸又有滋味。每天饭后泡上一壶热茶,坐在阳台上听着鸟鸣,成了他的乐趣。他一直以为多喝茶对身体大有好处。
几个月前的体检却让他有些犯怵,血压隐隐有升高趋势,胃也经常泛酸。他满心疑惑地去医院问诊,医生仔细询问后,只说了一句:“茶倒是好东西,但人到老年,不是每种茶都适合,不妨少喝点,也要选对茶。”
![]()
王大爷愣了,那些长年累月的喝茶习惯,难道真的要调整吗?究竟老年人适合喝什么茶?不喝还难受,喝多又怕出问题,真让人左右为难。其实,很多老人都会遇到这个小困扰,关于喝茶的那些门道,远比你想象的要复杂。
人到老年,别再用年轻时的套路喝茶了,选错茶,可能悄悄损伤健康!到底哪种茶适合?什么情况下又该“刹车”?今天咱们就来聊明白。
喝茶到底对老年人好不好?医生给的权威建议
以往我们的观念总觉得:喝茶提神养生,怎么会有坏处?但对于60岁以上的中老年群体来说,身体各项机能都在慢慢变缓,肝肾、胃肠功能不如年轻时那么强悍。
![]()
尤其有些茶,比如绿茶、浓茶、重口味的普洱或者乌龙茶,其咖啡因、鞣酸等成分,会在体内容易聚集,刺激胃肠、加重心血管负担。
有研究统计显示,过量饮用浓茶的中老年人,发生胃肠道不适和心律问题的风险增加14.5%。再者,茶水残留过夜,茶多酚氧化后容易刺激肠胃,久而久之,反而得不偿失。
体质偏寒、胃寒的人喝绿茶、凉茶,容易加重腹胀、腹泻等症状。专家建议,老年人更应“分体质、看茶性”选择,别再像年轻人贪口感拼凛冽。
行动上,“怕冷、手脚凉、多汗、慢性胃炎”的老年朋友,慎选“寒凉”或刺激性强的茶;有高血压、血糖偏高、三高等慢性基础病的,更要讲究茶的品种和饮用方式。同时,中老年人新陈代谢变慢,对咖啡因分解能力减弱,晚上别轻易饮茶,以防影响睡眠。
![]()
医生提出,老年人喝茶不是不行,而是要“喝对茶、适可而止”。那么选哪几种茶,反而对健康有促进作用?以下几种茶,成为医院门诊医生推荐的“优选”。
菊花茶:降压养目,抗氧化明星菊花茶性微寒,但比绿茶温和,含有丰富黄酮类抗氧化物质,有助于清除自由基。
某三甲医院老年病科普查显示,坚持饮用菊花茶的老年人,血管弹性提升占比高达24.8%,部分人血压平稳、睡眠质量改善。
黑茶:调脂解腻,助三高管理黑茶如安化黑茶、藏茶等,含有较多茶色素,这些成分有助于脂肪代谢,辅助调节血脂和血糖。
实验证明,摄入黑茶的中老年人,平均血脂降低约11.2%(1年周期观察)。尤其适合有代谢综合征、易于油腻饮食的老人。
![]()
熟普洱:温和暖胃,助消化熟普洱属于后发酵茶,刺激性小、对胃肠友好。患者日常饮用后,胃部胀气和不适感改善率达19.6%,还能帮助轻度降脂。
红茶、乌龙茶要适量,别贪多;浓茶、隔夜茶更该减少红茶偏温,乌龙茶性平,但总体咖啡因较高,如果一整天喝很多杯。
部分老年人会出现心慌、睡不稳、肠胃不适等反应。医生特别提出,“隔夜茶、浓泡茶、每天10杯以上”的喝法,非常不推荐。
绿茶可以适量,但要分体质绿茶富含茶多酚和维生素C,能抗氧化、延缓细胞老化,但因为性寒,胃寒体质、肠胃虚弱的老人建议少喝或温热代替。
医生总结,想健康喝茶,日常这样做:
![]()
控量,每天2-3杯(约300-500ml)为宜;早上或下午饮用最佳,避免晚上刺激神经;茶叶新鲜、不隔夜,杜绝放凉继续喝;慢慢喝,一口一口品,别趁热大口灌;
菊花茶、黑茶、熟普洱、淡红茶是中老年人首选;
慢性疾病患者,如高血压、糖尿病、胃病,喝茶前最好咨询专业医生;经济能力允许的老人可以尝试搭配桑叶茶、玫瑰花茶等花草茶,不过要确保无花粉过敏;
刚刚吃过铁剂、钙片等药物后别立即饮茶,以免影响药效;已经胃寒或体寒的老人建议温着喝,选温和茶类。
凡事过犹不及,喝茶关键在科学适量、因人而异。不要迷信“喝什么茶都养生”,更别觉得“少喝点就亏了身体”。事实上,盲目乱喝茶不仅不健康,反而可能让已有慢性病雪上加霜。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