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西南宁博物馆里,有一件看起来并不起眼的大罐子,它高约30厘米,肚子上画着一圈古代人物故事图案。
别小看这个罐子,它可是镇馆之宝,估价超过2亿。而它来到博物馆的经历,也是一段精彩的往事。
![]()
1980年秋天,在南宁横县的农科所,工人们正在四官岭平整土地。突然,锄头碰到了一个硬物,挖出来一瞅是个看起来有些年头的青花大罐。
工人把它挖出来后,没人知道它是什么来头,有人多嘴说了一句“这恐怕是古代的骨灰罐”,人们信以为真便觉得晦气。
于是这个罐子就被随意放在角落里,一放就是7年,期间没有任何人动它,也是一个奇迹。
后来,农业技术培训中心的一位员工苏振发,觉得这个罐子图案精美,扔了可惜,在征得同意后把它带回了家。
![]()
他先是用来养万年青做观赏,后来又拿来装玉米、绿豆和芝麻等种子。这个日后被估价上亿的国宝,就这样默默履行着它作为花盆和杂粮罐的使命。
转折发生在1989年。那年横县文物管理所向民间征集文物,苏振发想起了家里的那个罐子,便邀请文物管理所所长黎之光来家里看看。
黎所长初看之下觉得罐子纹饰精美,却无法确定其年代。但他敏锐地感觉到这绝非寻常之物。
于是将罐子拍照后,把照片寄给了在容县博物馆工作的同学,这位同学又将照片传真给了陶瓷鉴定专家张浦生。
![]()
当张浦生看到照片时,眼前一亮,画工细腻的纹饰、制作精良的工艺、传神的人物描绘,以及特有的“苏麻离青”料呈现的效果,都指向了一个惊人的事实:这很可能是一件极其珍贵的元代青花瓷器。
他随即建议向国家申请一级文物鉴定!
随后,这个被用来养花装粮的罐子被正式鉴定为国宝级文物。而苏振发也因此获得了一本荣誉证书和200元奖励。
从挖出到定级,整整用了10年。
![]()
这个罐子究竟有什么特别之处,能让专家如此激动呢?原来,它是举世罕见的“元青花尉迟恭单鞭救主图罐”。
元代青花瓷器数量虽然不能说少,但在瓷器上绘制人物故事的确实凤毛麟角。
罐子的主题纹饰取材于元杂剧《尉迟恭单鞭夺槊》,描绘的是隋唐时期一段惊心动魄的救主故事。
画面中,单雄信在打败段志玄后,正策马追杀秦王李世民,危急关头,尉迟恭手持钢鞭疾驰而来救驾。
![]()
整个画面共有七个人物,场景生动,布局精巧,在青花的渲染下仿佛一幕定格的古典戏剧。
值得一提的是,与此类似的一件“鬼谷子下山”元青花罐,2005年在伦敦佳士得拍卖会上曾拍出2.3亿元人民币的天价,这也从侧面印证了南宁博物馆这件藏品的珍贵程度。
最近几年,元青花在民间可是越来越常见了,更别说拍卖会那是“扎堆”上拍。
以前大家都觉得这玩意儿全世界就几百件,跟大熊猫似的稀有。如今也算是见怪不怪了,毕竟随着时间推移,过去很多的“定量”都被推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