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年做记者的时候,我接触过形形色色的人。
我发现,最难聊下去的不是性格孤僻的人,也不是观点对立的人。
而是那些自尊心过强的人。
他们习惯性敏感多疑,一颗心像玻璃一样,一碰就碎。
你一句无心的玩笑,会让他感到被冒犯;你一个正常的举动,会被他解读出恶意。
跟他们对话,即便你小心翼翼,也容易被他们戳伤。
这类人通常有三个特征,遇到他们,我劝你不要浪费口舌,躲得越远越好。
1
永远过度防卫
作家十二曾分享过一个故事。
她有一个朋友,名校毕业,能力出众,却一直得不到领导重用。
有一次,公司有个大项目,朋友觉得这次肯定轮到自己了,没想到领导却安排了别人。
朋友非常生气,觉得领导看不起自己,当天就提交了辞职信。
临走前,领导找她谈话,问她:“你知道为什么我一直不提拔你吗?”
朋友不屑地说:“还不是因为你看我不顺眼。”
领导摇摇头:
“因为你自尊心太强了。每次批评你,你就觉得是在针对你,要么当场翻脸,要么好几天甩脸色。谁敢把重要项目交给你?”
朋友这才恍然大悟,也感到后悔不已。
心理学上有个概念叫“过度自我防御”。
指的是当个体感到自身价值受到威胁时,会通过过度的方式保护自己,而这种保护往往会适得其反。
自尊心太强的人,正是陷入了这样的困境。
他们害怕犯错,害怕被否定,更害怕别人看到自己的不足。
所以在沟通中,他们首先考虑的不是问题本身,而是“对方是不是在针对我”。
朋友老陈曾跟我吐槽过他的同事阿凯。
有一次团队做项目,老陈发现阿凯负责的部分有数据错误,私下里提醒他:
这个数据好像有点问题,咱们再核对一下?
没想到阿凯立刻炸毛:你懂什么?这个数据我算了三遍,肯定没错!你就是想挑我毛病!
听了这话,老陈便没再坚持。
结果项目汇报时,数据错误被领导指出来,整个团队都受了批评。
事后阿凯不仅没反思,还觉得是老陈当初没帮他,两人的关系也降到冰点。
作家周国平曾说:自卑者敏感,自负者也敏感。
自尊心过强的人,在沟通中总是处于应激的备战状态。
他们把别人的善意提醒当成挑衅,把合理建议当成贬低,把不同意见当成攻击。
跟他们沟通,你说什么都会刺激对方,根本无法交流。
![]()
2
习惯性反驳
不知道你身边有没有这样的人:
无论别人说什么,他总要习惯性地说“不是”“不对”,然后开始自己的高谈阔论;
无论什么时候,总是要通过反驳别人,来证明自己是对的、自己更厉害。
如果有,那么他就是一个自尊心很强的人。
正如管理学专家王朝明说:自尊心越强的人,越是固执己见。
这类人刚愎自用,就算别人提出的意见有道理,他们也会为了维护尊严一味反驳。
之前,网上流传着一个故事叫《警察打死了一条疯狗》。
一个警察打死了一条疯狗,目击者把这件事告诉了朋友。
朋友听了非常愤怒:“狗就不是生命吗?一条活生生的生命消失了,就没人为此负责吗?”
目击者连忙解释:“那是一条疯狗。”
朋友先是哑然,继而感觉脸上挂不住,依旧嘴硬:
“是不是疯狗是由你来评定的吗?有经过鉴定吗?鉴定程序合法吗?这里面难道没有别的黑幕吗?”
目击者的声音越来越小:“当时它正追着路人乱咬,我亲眼看到的,没人招惹它。”
朋友仍继续抬杠:
“眼见就一定为实吗?你就不觉得蹊跷吗?这个国家的黑幕还少吗?”
最后,目击者无言以对,只好转身离去。
你发现没有,对自尊心强的人来说,他们根本不讲事实、不讲逻辑。
只要他认定了看法,不管你怎样摆事实讲道理,他都要反驳,以维护自己的正确。
在他们的认知中,被纠正错误,就意味着丢了面子;只要自己嘴够硬,死不认错,就维护了自尊。
跟这样的人沟通较劲,你不痛苦谁痛苦。
![]()
3
热衷于争强好胜
我见过最累的沟通,是两个人都只想争输赢。
自尊心太强的人,尤其擅长把不同意见的交换,变成你死我活的战场,总想压别人一头。
古典文学大师刘文典,学问很深,但他一向看不起现代文学。
一次在课堂上,有学生提到沈从文,说他的小说很好。
刘文典不屑地说:沈从文算什么东西?他要是教授,我岂不是太上教授了?
学生听后只能默然。
自尊心太强的人,总把别人的意见当成对自己的挑战。
在沟通里,他们不肯低头,要的不是道理本身,而是“我赢了”的那份体面。
综艺《最爱中国字》中有这样一幕,令许多网友非常气愤。
答题环节,主持人刘仪伟问选手李旸:古代婚礼一般在什么时候举行。
李旸答不出来,支支吾吾了半天最后蒙了一个答案:
中午和下午之间。
刘仪伟见其答完,便按照规则揭晓答案,说:“新人拜完天地后就会宣布进入洞房。”
听到这,李旸意识到自己答得不对,便改口:
“我刚才只是说了范围,没有具体化,我的答案就是下午。”
面对李旸的胡搅蛮缠,刘仪伟无奈,只能请主裁判来评判。
主裁判宣布:正确的答案是傍晚。
谁知听到此处,李旸立马接嘴说,那我这个回答应该算对的。
刘仪伟实在受不了了,严肃地对他说,你的答案是错的。
李旸立刻就急了,指责刘仪伟不是一个好主持人……
最终这番闹剧只能以尴尬收尾。
心理学家蓝海说,那些总试图在沟通中占上风的人,往往有着强烈的自尊需求。
他们总想获得承认,所以喜欢争高下。
但把自己的观点凌驾于别人之上的表达,只会让对方觉得不痛快。
到后面,说得越多,人际关系就越差;越嘴上不饶人,与别人就会越疏远。
罔顾事实和逻辑,为了赢而赢,最后只会输掉人品。
想问大家一个问题:什么才是真正的自尊?
我认为:真正的自尊,不是玻璃做的,一碰就碎;也不是刺猬的刺,一碰就扎人。
它从来都不是向外索取的面子,而是向内生长的底气。
从今以后,放下过度的自尊,在沟通中多倾听、包容。
毕竟,沟通的意义,不是证明自己正确,而是打破隔阂,彼此达成理解。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