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朗读者
李静,《慢声慢读》特约朗读人,慢书房书友。
今天是慢声慢读第289期 洛莉·戈特利布《也许你该找个人聊聊》
Recommendation
![]()
谁是世界上和“故事”打交道最多的人?
应该是编剧——他们本来就是讲故事的人;
但也可能是记者——他们往往亲历故事并将之写下来,告诉更多人;
不过再回过一想,或许心理医生更为恰当——他们是“树洞”,能听到人们最私密的故事,看到他们最脆弱的样子。
那如果这三种身份合三为一呢?那就是洛莉·戈特利布了,她曾在好莱坞当过编剧、后来以独立记者身份为多家报刊写作,然后又读了临床心理学的学位,最后转行当了心理医生。
今天继续推荐她的《也许你该找个人聊聊》,2019年,这本书横扫《时代》《人物》《今日美国》等各大媒体的年度最佳图书榜单;出版短短两年来,已授权了40多个语言版本,风靡全球。
![]()
这是一本很特别的心理学书籍,我们平时看到的心理学书籍往往都是心理咨询师怎么帮助患者的,而这本书除了这部分内容外,还有另一条故事线,也是我们通常没太注意的,心理咨询师自己遇到问题,怎么解决,是否也得求助于心理咨询?
洛莉身为一名事业小有成就的心理咨询师,她的生活也会遇到了无法消解的痛苦,于是主动进行心理咨询,期望能尽快处理掉面临的痛苦。于是这本书连带作者自己,就有五个人的心理治疗故事。
约翰,一位事业有成就的好莱坞制片人,表面傲慢自大,实则被丧子之痛深深折磨。他用工作和愤怒筑起高墙,却在无数次对话后终于放下戒备,承认自己的脆弱与悲伤。
还有年近七十、历经三次离婚的瑞塔,她坚信自己已经错过了改变生活的最佳时机,却在治疗中找到了迟来的勇气,在晚年收获了爱情与自我和解。
而朱莉,她三十多岁,刚刚取得大学教职,又新婚燕尔,无限甜蜜,可被诊断出癌症,在面对死亡的过程中,她最后学会了如何真正地活着。
还有夏洛特,她二十多岁,童年时缺乏安全感,成年后也总是接连不断地爱上不靠谱的男人。她每晚都会“小酌几杯”,假装自己没有过分依赖酒精。其实,无论酒精、男人还是心理治疗本身,都成了她的“瘾”。要戒掉这些“瘾”,学会独立成长,才能走出这层雾霾。
而洛莉自己也有很痛苦的经历,年过四十,却遭到男友断崖式的分手,生活一下被搅乱。 她对未来充满了绝望,于是,她放任自己沉湎于痛苦中,以回避现实,不去面对真正应该面对的事情。
她去找到心理咨询师,希望对方与她站在同一战线痛斥男友的变心。但咨询师却帮她分析到了分手危机后隐藏的更严重的症结, 她之所以这么痛苦,是因为不仅失去了当下一段感情,而且潜意识认为自己也失去了未来的感情,只有直面痛苦并穿过它才能真正解决问题。
这五个人的故事,反复讲述了一个道理——痛苦并不特殊,并不是专门找上你,而且痛苦也不是视而不见就能解决的。
因此,面对痛苦,唯一的出路就是向前,穿过它,通过真诚的面对和专业的引导,痛苦可以转化为自我理解的源泉。
这本书就像一位无声的治疗师,陪伴无数读者完成了一场心灵的疗愈,让我们明白:在生活的荆棘路上,我们既需要他人的陪伴,也拥有自我救赎的力量。而最终,我们都将学会与不完美的自己和解,在破碎中寻找完整,在限制中发现自由。
作者
About the author
洛莉·戈特利布
洛莉·戈特利布(Lori Gottlieb):1966年出生于洛杉矶,美国知名作家和心理治疗师。她为《大西洋月刊》撰写的 "亲爱的治疗师"专栏备受读者欢迎,她的TED演讲是2019年播放率的十大演讲之一。她经常作为心理健康话题的专家,出现在《今日秀》《早安美国》等电视和广播节目中。凭借《也许你该找个人聊聊》一书,她已成为《纽约时报》《时代》《出版人周刊》等媒体热推的畅销书作家。
![]()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