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中国严厉警告以后,墨西哥表态:可以和中方举行会谈。
![]()
«——【·墨方先挑事·】——»
9月9日,墨西哥《国会公报》抛出一份重磅提案。这份文件明确计划对非自贸伙伴的进口商品上调关税,清单涵盖汽车及零部件、纺织品、钢铁等足足1400项税目产品。外界一眼看穿,这招明摆着针对中国。
墨西哥政府进一步加码。它公开宣布,打算将中国进口汽车的关税直接提至50%,这一举动将波及约520亿美元的贸易额。彼时的墨西哥态度嚣张,完全没把中方的前期劝说放在眼里。
这种强硬姿态背后藏着美国的身影。特朗普政府一直将拉美视作“后花园”,不断向墨西哥施压要求构筑对华贸易壁垒。墨西哥经济对美国依赖极深,其80%的出口商品都销往美国,就连重型卡车出口占比都高达95%。为了讨好美国,墨西哥才敢贸然对华出手。
中方第一时间作出回应。9月11日,外交部发言人林剑在记者会上亮明立场,坚决反对在他人胁迫下以各种名目对华设限。但墨西哥商务部长马塞洛・埃布拉德对此置若罔闻,甚至放话威胁。
«——【·中方不手软·】——»
劝说无效后,中国商务部不再客气。9月25日深夜,商务部连发两则公告,果断出手反制。对原产于墨西哥的进口碧根果正式发起反倾销立案调查。调查证据显示,墨西哥碧根果以低价倾销中国市场,已对国内产业造成实质损害。
针对墨西哥拟加征关税等一系列限制措施,启动贸易投资壁垒调查。此次调查范围极广,不仅包括新提的关税政策,还涵盖了墨西哥近年对华实施的其他贸易限制,涉及汽车、钢铁、纺织品等多个关键领域。
这两记重拳精准击中墨西哥软肋。碧根果是墨西哥对华出口的重要农产品,一旦被认定倾销,高额反倾销税将让相关产业遭受重创。而贸易壁垒调查则直接威胁到墨西哥的出口根基,毕竟中墨贸易在中拉贸易中的占比超过五分之一。
中方的应对不止有“硬”的一面。驻墨西哥大使陈道江此前就在当地媒体发文,强调中墨贸易的互补性,2024年两国贸易形成的平衡格局是市场自然选择的结果。这种先礼后兵的策略,既守住了原则,又留足了谈判空间。
«——【·墨总统亲自松口求和·】——»
墨西哥很快尝到了苦果。反制措施公布后,墨西哥国内炸开了锅。汽车行业首先发声抗议,因为墨西哥汽车制造高度依赖中国铝材等零部件,加征关税会直接推高生产成本。碧根果种植户更是慌了神,纷纷向政府施压要求撤回提案。
![]()
此前放狠话的墨西哥商务部长埃布拉德陷入沉默。他发现,中方的反制力度远超预期,所谓“更严厉的惩罚措施”根本无从谈起。国内利益团体的诉求像潮水般涌来,让辛鲍姆政府骑虎难下。
仅仅一周多时间,局势就发生逆转。10月9日,墨西哥总统辛鲍姆在晨间记者会上公开松口。她承认,此前提议加征50%关税的做法“有点欠妥”,表示愿意先和中方举行磋谈,达成新共识后再推进国内立法。
这番表态标志着墨西哥彻底服软。从高调叫板到主动求和,这样的转变背后是现实的压力。辛鲍姆心里清楚,继续对抗只会让国内产业蒙受更大损失,在中美之间选边站的代价已经超出了承受范围。
«——【·中美博弈,墨式两难·】——»
墨西哥的态度转变,本质上是大国博弈的缩影。美国一边施压墨西哥反华,一边又对墨西哥加征25%的重型卡车关税,让墨西哥腹背受敌。辛鲍姆此前还在忙着和美国磋商,请求豁免这项即将生效的关税。
这种双重挤压让墨西哥陷入两难。跟着美国反华,会遭到中国的强力反制;不听美国的话,又可能失去最大出口市场。此次服软,算是辛鲍姆权衡利弊后的无奈之举,也是对“小国不应卷入大国博弈”的深刻领悟。
![]()
中方的应对为其他跟风国家敲响了警钟。哥伦比亚大学教授杰弗里・萨克斯早就指出,美国的关税政策注定失败,在全球化分工背景下,遏制中国产品根本不现实。墨西哥的经历恰恰印证了这一点,跟风遏华最终只会反噬自身。
目前,中墨关税谈判的具体日期尚未公布。但可以肯定的是,中方通过这次博弈展现了维护自身利益的决心。而墨西哥的服软也说明,单边主义行不通,只有平等协商才能实现共赢。这场关税争端的落幕,为全球贸易摩擦的解决提供了新范本。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